信網9月28日訊 青島地鐵11號線自4月正式開通以來,至今已平穩運行159天,安全運送乘客約814萬人次。在這串數字背后,實際隱藏著一個“最強大腦”——軌道綜合監控系統,就是它操控著龐大復雜的地鐵系統,讓11號線“上天入地”、有序高效運轉。9月28日,信網(熱線0532-80889431)走進青島地鐵11號線指揮控制中心,為你揭秘這個地鐵“最強大腦”。
強!可同時控制10條地鐵線路
一條軌道線路,多則40多個地鐵站,少的也有10多個。而每個地鐵站內,則包含電力、火災報警、通風、照明、給排水、電扶梯等諸多系統,該如何實現數據共享、進行統一的綜合監控管理呢?這就需要軌道綜合監控系統了。
軌道綜合監控系統一直是地鐵運行的核心關鍵產品,不過目前行業內大多數產品數據處理規模有限,難以滿足行業新的發展趨勢。目前地鐵11號線運用的軌道綜合監控系統,是青島本土企業海信網絡科技十年磨一劍自主研發的拳頭產品,支持無限擴容,經國家軟件測評中心測試驗證,系統數據處理規模達到1000萬點,突破行業內系統處理規模的瓶頸,達到行業領先水平。
海信軌道交通事業部總經理王海勝舉了一個例子:“以青島目前規劃站點(41座)最多的1號線為例,1座地鐵站大約有2萬數據點,41座地鐵站就是82萬數據點,傳統的綜合監控系統處理點位一般是100萬,勉強可以控制這樣1條超長地鐵線路。”王海勝說道,而海信1000萬點處理規模的綜合監控系統,即便需要同時控制10條這樣的超長地鐵線路,也照樣可以。
強!7*24小時不間斷穩定運行
作為操控整條地鐵線路的“最強大腦”,自然需要7*24小時不間斷穩定運行。目前行業內都在每座車站設置雙服務器,一臺服務器出問題時由另一臺服務器接管,但當兩臺服務器都出現故障時,就無法對車站進行監管。
而海信綜合監控系統具有極強的穩定性。當一個車站兩臺服務器都出現故障時,可以由相鄰車站服務器接管,即使相鄰車站服務器也同時出現故障,還可以由中心、停車場的服務器進行接管,確保系統能夠長期穩定運行,大大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
“目前除地鐵11號線,貴陽地鐵2號線、長沙地鐵5號線、青島地鐵1號線、青島地鐵8號線也將使用海信綜合監控產品。”王海勝介紹道,在軌道無人駕駛領域,海信也突破了支持全自動無人駕駛的綜合監控技術,研發出了海信行車綜合自動化系統,進一步提高了軌道全線的綜合效率和整體自動化水平。
據了解,海信網絡科技從2008年開始將軌道交通作為公司新的戰略發展方向和增長點,歷經10年自主研發,掌握了軌道綜合監控和乘客信息系統的關鍵技術,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目前已擁有25項專利和28項軟件著作權。“在綜合監控領域我們走了10年,未來我們希望突破軌道交通更核心的信號領域,掌握核心技術,打破國外壟斷。” 信網全媒體首席記者 于曉
[來源:信網 編輯:芃芃]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