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7月13日訊 7月12日,由山東省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山東省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指導,青島濱海學院主辦的“交融與互鑒:東亞國際教育與人文交流國際學術會議”在青島濱海學院國際學術交流中心舉行。本次會議以“深化東亞教育合作,促進人文交流互鑒”為愿景,吸引了來自中國、日本、韓國多所知名高校的150余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東亞國際教育合作與人文交流的未來發展方向。
青島濱海學院常務副校長韓曉萌在歡迎辭中表示,中日韓三國地緣相近、文化相通,深化教育合作與人文交流對促進區域共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她希望通過此次會議搭建開放包容的學術平臺,推動東亞各國在語言教育、文化傳播、區域研究等領域的深度合作,為增進區域理解與共同發展凝聚智慧、貢獻力量。
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王丹、日本國駐青島總領事館副總領事小山久子、韓國駐青島總領事館副總領事崔康錫、韓國延世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金鉉哲在開幕式中分別致辭,對本次會議促進中日韓三國教育合作與人文交流的重要意義給予高度評價。他們一致認為,本次會議為三國學者搭建了寶貴的交流平臺,深化了區域教育合作,為推動文明互鑒提供了有力支撐。
開幕式后,6位專家學者發表了主旨演講。延邊大學教授金柄珉從哲學視角探討了“東亞文化中的主體性建構”;韓國外國語大學教授羅敏球以“科技與人文的融合”為題,提出了跨學科教育的新思路;中國海洋大學教授修斌以歷史為鏡,闡述了“海洋文明在東亞文化交流中的紐帶作用”。此外,青島濱海學院教授金鶴哲、日本關西國際大學教授越山泰子、韓國延世大學教授姜炫和分別圍繞中韓詩學比較、語言教育,以及文化傳播等議題分享了前沿研究成果,為與會者提供了豐富的學術啟示。
大會設置頒獎環節,為優秀論文作者頒獎。在分組會環節,與會學者圍繞國際中文教學與實踐、東亞教育協同發展、中國文化國際傳播、中外語言文學比較等七個主題展開深入交流。會議共提交學術論文90余篇,內容涵蓋理論探索與實踐創新,充分展現了東亞國際教育與人文交流領域的研究活力與豐碩成果。
本次會議的成功舉辦,不僅為東亞國際教育與人文交流搭建了高水平的對話平臺,也進一步拓展了與東亞各國高校及機構的合作,為共同推動東亞文明互鑒與繁榮做出了積極探索。(通訊員 董棟 李偉 記者 于曉)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