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島嶗山北宅街道的櫻桃花海與層巒疊嶂間,北宅派出所一直以“楓橋經驗”為指引,而一級警長劉志碩,正是這支隊伍的典型縮影。從警三十年,他扎根基層二十余年,以“快、細、聽、問、辯、靠、定”七字要訣化解1500余起糾紛,更在北宅派出所創新實踐的“警旅融合”“陽光調解”“咖啡+警務”等多元治理模式中,書寫著新時代基層警務的生動答卷。
七字要訣解民憂 基層調解的“楓橋密碼”
作為北宅派出所的“調解能手”,劉志碩的工作日志里寫滿了家長里短與矛盾化解,他靈活運用“十個小方法”,在田間地頭、調解室內發揮著實效。2023年8月,一起因施工挖斷管道引發的糾紛險些升級。村民躺在施工路面阻撓作業,施工方急著趕工期,雙方劍拔弩張。劉志碩帶領輔警調解員抵達現場后,先以“現場定位法”理清責任,施工方操作失誤在先,但村民阻撓施工可能涉嫌違法。
他一邊聯系村委、網格員和施工方領導到場,一邊用“對癥下藥法”向村民解釋拖延施工的危害:“雨水沖垮路基,全村人出行都受影響,您堵的不是路,是咱北宅的民心啊。”同時,他又向施工方強調:“口頭承諾不如白紙黑字,您得給老鄉吃顆‘定心丸’。”最終,在多方見證下,施工方當場寫下維修承諾書,糾紛不到兩小時化解,劉志碩還貼心地驅車送村民回家,用“隨風就俗法”展現執法溫度。
一次,村民李某因停車擋道被王某砸壞后視鏡,雙方在“陽光北宅”人民調解室各執一詞。劉志碩運用“剛柔相濟法”,既批評王某酒后沖動的違法行為,又指出李某停車不當的疏忽:“您倆抬頭不見低頭見,為個后視鏡傷了鄰里情,不值當。”輔警調解員則以“記善忘過法”引導雙方回憶往日互助場景,最終王某主動承擔維修費,李某也為停車問題道歉。
這些調解智慧,源于劉志碩對“楓橋經驗”的深刻領悟。北宅派出所在全省率先推出“輔警擔任人民調解員”機制,36名輔警通過專業培訓持證上崗,形成“民警+輔警調解員”的聯動模式。正如所長李穎所說:“把輔警、網格員、街道干部納入調解隊伍,就是要讓矛盾在‘家門口’化解,讓‘陽光房’真正照進群眾心里。”
警旅融合護春潮 旅游警務的創新樣本
北宅街道既是“櫻桃之鄉”,也是5A級嶗山風景區的核心區域,年均接待游客300余萬人次。如何在旅游旺季守護平安?劉志碩和同事們給出了“警旅融合”的解題思路。
每逢櫻桃花季和采摘季,劉志碩的工作日程總是被巡邏、宣傳和糾紛調解填滿。2025年首屆青島市賞花節期間,他和戰友們采用“定點+巡邏”模式,在櫻桃園、交通路口設置執勤點,同時利用“警車+徒步+智慧平臺”開展動態防控。在田間地頭,他化身“流動宣傳員”,向游客講解防詐知識,向果農普及防火要點:“您看這宣傳單,掃碼就能下載國家反詐APP,游客買櫻桃時咱多提醒一句,說不定就能防住一個騙局。”
針對游客與果農的常見糾紛,北宅派出所推出“多元調解”機制。劉志碩介紹:“游客翻挑櫻桃易致品質變壞,以前經常因此吵架。現在我們和村干部24小時待命,糾紛一發生,5分鐘內就能到現場。”北宅櫻桃節期間,五龍村一村民報警稱有游客“偷吃”櫻桃,接到警情后,劉志碩帶領處警車隊迅速趕赴現場,同時聯系街道社區網格員同步介入。經了解,原來是外地游客組團來北宅體驗櫻桃采摘,園主雖提前告知了地鄰邊界,但部分游客邊吃邊走,不慎誤入地鄰家果園,被地鄰發現后引發糾紛。
劉志碩會同社區網格員、街道工作人員現場核實情況后,首先對櫻桃園主進行了耐心溝通:“咱北宅辦櫻桃節,游客都是咱的客人,接待時得多上心。地鄰邊界得標清楚,游客進園后也得常留意位置,及時提醒別越界。服務做到位了,客人才愿意常來。”園主虛心接受批評,主動向游客致歉,并與地鄰協商賠償事宜。地鄰則大度表示:“都是鄉里鄉親,游客也不是故意的,這事就算了。”看到糾紛快速化解,游客們紛紛點贊:“北宅人實在,派出所處理事兒公道又有人情味,街道社區跟進也及時,以后還來這兒摘櫻桃。”
在北九水景區,還有一座被游客稱為“最美警務室”的九水景區警務室,成為北宅派出所旅游警務的標桿,這里實行“1355”工作機制:以黨建為中心,健全聯席會議、聯合執法、民主協商3項機制,推動景警、景政、景街、景社、景商5方聯動,形成“一室兩站”警務室、綜合治理工作站、森警工作站治理模式。
咖啡香里話治理 基層警務的溫情創新
當“村咖”經濟在北宅興起,劉志碩敏銳地發現了新的治理契機。“咖啡是年輕人的社交語言,我們把普法課堂搬進咖啡館,讓法治宣傳像咖啡一樣融入生活。”他說。
在北宅街道的各家咖啡館,常能看到劉志碩手持反詐宣傳冊,向游客講解“殺豬盤”“刷單詐騙”的套路。他還邀請店員加入宣傳隊伍,將禁毒、防火宣傳頁擺放在吧臺:“您給客人上咖啡時,順口提一句‘別在林區抽煙’,比我們扯著嗓子喊管用。”這種“咖啡+普法”模式,讓安全知識在氤氳香氣中悄然傳遞。
“前段時間我和鄰居吵得面紅耳赤,是民警買了兩杯咖啡,讓我們靜下心來好好說話。”北宅街道某村村民李某回憶起因家里屋后菜地糾紛的調解場景仍感慨不已。那時,劉志碩將兩人請到附近咖啡店里,在氤氳咖啡香中擺事實、講道理,最終促成鄰里握手言和。如今,“坐下來喝杯咖啡再說事”成為北宅群眾的共識,有時咖啡館也成了“流動調解室”。
這種將地方文化與治理深度融合的思路,同樣體現在“陽光北宅”人民調解室。調解室設在派出所采光最好的房間,墻上掛著“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的標語,桌上擺著茶具和普法手冊。劉志碩說:“陽光房不僅采光好,更要讓群眾感受到法治的溫暖。我們調解時不擺官架子,喊一聲‘老李’‘大姐’,遞一杯熱茶,矛盾就先消了一半。”
楓橋經驗的北宅實踐 共治共享的鄉村振興路
在北宅派出所的黨建品牌“山岱櫻紅·護航先鋒”中,在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劉志碩同樣用心用情,此前,他得知兩位獨居老人因行動不便無法補辦戶口本,他主動上門收取材料,辦好后親手送到老人手中:“您別著急,我們多跑幾步,您就少操心。”北宅派出所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上門辦證”“一窗通辦”等服務,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從警三十年,劉志碩榮獲三等功、銀盾獎章等榮譽,查處案件300余起,調解糾紛1500余起。劉志碩的故事,是北宅派出所踐行“楓橋經驗”的縮影,這支隊伍以“警旅融合”守護旅游經濟,以“陽光調解”筑牢穩定防線,以“咖啡+警務”創新治理模式,更以“警格+網格”織密平安網絡——將轄區7大警務區細分為54個網格,實現“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社區”。2023年以來,北宅轄區零惡性案件,旅游糾紛調解成功率達100%,游客滿意度提升至98%。
夏日的嶗山,櫻云似雪,警徽閃耀,劉志碩和戰友們依然忙碌在巡邏路上、調解室里、游客身邊。他們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矛盾,讓“楓橋經驗”在青山綠水間綻放新的光芒——這是一名基層民警的初心,更是新時代公安隊伍護航鄉村振興的使命擔當。文/陸彥蓉
[來源:信網 編輯:趙曉珊]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