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春參上岸,個頭大的有一斤
進入五月份,即墨春季海參進入大規模捕撈季。5月14日,記者來到田橫鎮雄崖所村養殖區,養殖戶們正在忙著收獲海參。記者了解到,今年海參迎來大豐收,畝產250斤~280斤,最高能達到300斤左右,比往年增產一到三成,鮮海參能賣到60元/斤左右,價格要比往年低。
據記者了解,即墨春季海參捕撈將持續到5月底,之后養殖戶會陸續放養竹節蝦或者梭子蟹。
一大早開始勞作
池塘放干人工撿
5月14日4時許,記者來到雄崖所村附近海域,此時天剛蒙蒙亮,養殖戶已經忙碌起來。由于海參對于光照和溫度比較敏感,所以養殖戶多在早晨或晚上捕撈。春天捕撈季,養殖戶一般從5時勞作到10時左右。
捕撈海參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雇猛子潛水捕撈,捕撈季初期多是用這種方式。猛子是按照工作量來計算費用,一般1.5元/斤,一天能捕撈五六百斤,多的時候能達到七八百斤。
另外一種方式是在退潮時將養殖池塘里的水放干,雇人到池塘底部撿拾。這種情況,一般是養殖池塘需要清理干凈,然后重新放養竹節蝦或者梭子蟹。人工撿拾成本稍微低,一小時25元左右。
5時許,記者見到養殖戶陳保川和況宗強,他們一起承包了500畝池塘,目前正在大規模出貨。
“前幾天塘里的海參出得差不多了,現在就需要雇人到塘底撿拾。”況宗強告訴記者,“具體出多少貨,主要是看客戶的訂購量。如果不提前聯系,當天找猛子或者工人都找不到。”
記者看到,在海參養殖池塘里,8名工人穿著靴子撿拾海參。
“工作看起來難度不大,但是比較耗費人力跟時間。”況宗強介紹,因為池塘需要及時清理出來放養竹節蝦和梭子蟹,所以養殖戶不得不雇更多人來撿拾,而對于周邊村民而言,也給了他們增收的好機會。
個頭大的有1斤
畝產最高300斤
記者看到,從養殖池塘撿拾上來的海參個頭比較大,有些個頭大的能達到1斤左右。況宗強介紹,今年的海參總體迎來大豐收,個頭以及產量都比往年要大。
5月份收獲的海參一般稱為“春參”,通常是上年11月份左右放到池塘里養殖。
況宗強告訴記者,去年春天氣溫比較低,所以海參生長速度就慢一些。今年春天氣溫相對高一點,海參長得就快、個頭比較大,因此產量也就有了保障。從畝產量上來說,今年平均畝產量250斤~280斤,最高能達到300斤,比往年要高一到三成。
“價格方面,今年的海參收購價降了10元左右。”況宗強說,“產量增加了,但是價格下降了,總體上收入差別不大。不過,海參的銷路一點沒受到影響。”
況宗強說,丁字灣是適合養殖海參的海域,“海里面的微生物豐富,所以丁字灣的海參個頭大、肉質好,而且還帶有一點甜味。所以,每年到了春參收獲的季節,福建、東北以及省內的收購商都會過來,基本上再過幾天就賣完了。”
制作成淡干海參
最少要過五道關
然而,捕撈只是一個環節,后續加工則決定了海參的最終品質。“大部分海參都被加工廠收購去了,但是我們也會加工一些,這樣收入更高一點。”況宗強說道。
在養殖池塘旁邊,養殖戶已經架起大鍋,他們將海參內臟清除干凈以后,會直接放到開水里蒸煮。在蒸煮十多分鐘以后,海參會被養殖戶撈出來,隨即撒上厚厚的食鹽。
“這個步驟就是要將里面的水分弄出來,同時保證不變質。”況宗強介紹,海參腌制一天時間,就會拿出來進行晾曬,等曬到半干的時候,再次進行蒸煮等步驟。
這種方式加工的海參,一般稱為淡干海參,最少需要經過5個步驟。“海參的加工沒有固定標準,我們一般是采用這種比較原始的加工方法,這樣也更能留住海參的營養成分。”況宗強說道。[來源:半島都市報 編輯:李源菁]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