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歷時16天穿越4800公里,膠州倆80后騎著木蘭去拉薩
騎行、川藏,是騎手們的夢想,膠州兩位80后小伙,6月28日到7月14日,結伴從膠州騎行到西藏拉薩,行程4800多公里,穿越了無數的艱難險阻,最終到達了夢想的地方。7月17日,記者見到了兩位小伙,高原紅印在了他倆原本白胖的臉上,寫滿了故事。
共同夢想開啟說走就走的旅程
出生于1983年的鄧偉池和1982年的談寧都是膠州人,兩人原本素不相識,但是共同的夢想讓他們走到了一起。“我們在一個騎行俱樂部認識,后來就討論一起騎行去拉薩。”7月17日,鄧偉池告訴記者。6月初,兩人在群里聊天,當時這兩人都想騎著踏板摩托車出行,并不約而同說出了川藏線,說干就干的兩人,著手開始準備起來。
6月28日,鄧偉池騎踏板摩托車載著妻子與談寧一起從膠州出發,一路向西。邊走邊欣賞路邊的風光,一直走到了鄭州,因為擔心繼續前行,妻子的身體受不了,鄧偉池就勸說妻子乘坐飛機返回了膠州。兩人一路上不論風雨,每天堅持早晨6點多就出發,一般騎到晚上6點左右,最多的一天跑了600多公里,少的時候每天也就是二三百公里。到了陜西和四川交界處的地方,爬坡的時候,他們的踏板摩托車最高時速才25公里。“還沒個自行車快,這一段爬坡經常有自行車呼嘯著從身邊飛奔過去。”鄧偉池說。
想放棄時拍手相互鼓勵
“一開始我們倆都很興奮,但是上第一座山就是3500多米的海拔,才走到一半我們倆高原反應就非常厲害。”談寧說,進了山區之后他倆就遇到了麻煩。因為高原反映,他倆一低頭、一抬頭滿腦子都暈乎乎的。之前已經查看過攻略的他們,聽從別的驢友建議,當場就掉頭下山了,找了家青年旅社倒頭就睡。第二天醒來的時候,想放棄的倆人拍了拍掌。“既然選擇了出來,半途而廢不是咱膠州人的風格,兩個人互相鼓勁,我們倆又從床上爬起來,開著我們的小木蘭繼續出發了。”談寧說,過了第一道關他們就逐漸適應了高原反應,兩人異常興奮,一路可以說是飛奔而去。
第二次的考驗,讓兩人有些措手不及。在海拔5800米的高原上,天上的雨落到他們身上都變成了小雪花,因為對溫度預計不足,當時的他們手腳冰涼,全身都麻木了。就在此時,兩輛摩托三輪車從他們身邊經過,車主向他們打聽起路來,原來他們是從安徽前往西藏的騎友,在交流的過程中,鄧偉池和同伴才發現,這兩位騎友還是殘疾人。“人家這樣了都堅持繼續前行,我們兩個青年還有什么理由放棄?”熱血沸騰的兩人忘記了冰冷、麻木,開著自己的“小木蘭”再次上路了。
隨身帶著繩子準備拖車
一路上不僅有天氣的考驗、毅力的考驗,還有車輛的考驗。在出發前,兩人就準備好了行車檢修包,以備不時之需??墒撬麄儧]想到,越往西去,加油站就越少,他們的踏板摩托車油箱比較小,跑著跑著沒油了,兩人就停下車,用繩子拴著,拖著沒油的車繼續前行,“幸好離著都不太遠,跑不多長時間就可以加油了。”鄧偉池說,他們當時此行騎踏板的目的,就是為了證明踏板摩托車也可以穿行川藏線,但是一路上的艱辛、突發事件還是超出了他們的想象。
就這樣一路走、一路行,兩個小伙互相打氣、互相鼓勵、互相扶持,7月14日,終于來到了此行的目的地西藏拉薩。“當時心里說不出的興奮,終于實現了自己的騎行夢想。”面對著藍天白云,兩個膠州小伙放聲吶喊,來表達自己的興奮之情。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劉震
[編輯:芃芃]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