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探訪膠州灣隧道機動隊:海平面下82.8米時刻待命
在海平面下82.8米的膠州灣隧道最深處,活躍著一支特殊的隊伍。日出日落,他們渾然不覺,暑往寒來,他們穿著如一。一旦隧道中發生險情,五分鐘內他們一定會出現在現場。他們就是膠州灣隧道機動隊。
膠州灣隧道機動隊隊長薛清杰
服務隧道最深處一間10平方米的小屋就是機動隊的應急值班室。一進去,記者就被運轉著的兩臺機器所吸引,一臺是空氣凈化器,另一臺就是除濕器。“這個季節還用除濕?”記者有些疑惑。“用,當然用,雖然比夏天好一點,現在也得開著除濕機,不然照樣潮得坐不住。”51歲的薛清杰是機動隊隊長,從建設期就參與膠州灣隧道的安保,至今已有7年多的時間。因為業務精湛,性格沉穩,2013年起,薛清杰成為新組建的膠州灣隧道機動隊隊長,在海平面下82.8米的應急值班室安營扎寨。
之所以選在最深處,因為這里距隧道各地點最方便,借助服務隧道和30余條車行人行橫道,機動隊可以實現隧道內任意點5分鐘內到達,反應速度是當之無愧的國際標準。
反應迅速的背后是對機動隊人員的超高要求。薛清杰告訴記者,隊里共有7名成員,按照兩人一組,12小時一班循環,自己則是“永動機”,早7點到晚7點在隧道里應急值班,晚7點到早7點在隧道管理中心的宿舍里抱著對講機睡覺,全年無休。“因為隧道密閉,每名機動隊員要身兼事故處理、醫療救援和消防安全三職于一身,可謂多面手。”薛清杰表示,身體心理上的要求更高,因為值班室設在海平面下80多米處,機動隊員的身體一要扛得了“深”,血壓穩定心不慌,二要扛得了“潮”,能在大濕度下長期堅持工作,三要扛得了“凍”,一年四季都要穿著厚厚的衣服。心理上要耐得住寂寞,在“暗無天日”的情況下可以敏捷地思考行動。
作為往返膠州灣兩岸的海底大通道,開通運營以來,膠州灣隧道通行量不斷攀升,已達到日均近6萬輛次。這給機動隊的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壓力。薛清杰告訴記者,相比平日,春節假期通行的本地車輛多,對路況比較熟悉,通行效率很高,他們的工作也稍顯輕松。繁忙的時間主要是旅游旺季,大量外地車輛來到青島,都想體驗體驗這條國內最長的海底隧道,各種意外也就多了起來。尤其是十一黃金周期間,一天能處理幾十起各種情況,忙得連回值班室接杯水的時間都沒有。“根據我們這么多年的觀察,距薛家島端3公里處是事故高發地點,司機駕車到此處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安全通過。”薛清杰表示。(記者 崔武)
[編輯:光影]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