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女孩都有個公主夢,所以當在八大關看到“公主樓”時,沒有誰會拒絕這個誘惑。她們欣然而往,只為那一刻,幻想著成為這座田園別墅的主人,成為人人羨慕的丹麥公主。但現(xiàn)實卻是很殘酷的,公主樓其實與丹麥公主無關,真正業(yè)主是德國人薩德。
坐落在八大關的美麗小樓
不管過了多少年,不管誰走到這里都會為它駐足。這是一個充滿魔力的地方,女孩看到它,會幻想自己就是里面的丹麥公主 ,男孩看到它,會幻想曾經(jīng)丹麥公主的容顏,自己則是那個騎著白馬的王子……
居庸關路10號,是大名鼎鼎的公主樓。公主樓,1940年設計并建造,主樓為磚木結(jié)構,地下一層地上三層,造型簡潔,色調(diào)明快,風致幽雅,確有某種童話格調(diào) ,集結(jié)著諸多有意味的內(nèi)涵,體現(xiàn)了經(jīng)典建筑所具備的可聯(lián)想的魅力。外觀上,一座尖塔與不規(guī)則坡屋頂帶來了錯落有致的視覺效果,南部設有方型平臺,其上裝飾著新藝術風格的釉面磚。小樓亭亭玉立,自下而上收分明顯,高達15米的尖頂翼樓強化了建筑韻律,陡峭而寧靜的形象呈現(xiàn)了北歐風格別墅所特有的造型美感,讓人對那遙遠的經(jīng)典之光之沉思油然而生。室內(nèi),有壁櫥、質(zhì)地考究的木扶梯、地板及墻裙,房間小巧明亮,起居設施完備。
這就是公主樓,一座北歐風格的田園別墅。
2015年6月,公主樓正式對外開放,已經(jīng)打造成為了以安徒生童話為主題的互動空間。
公主樓里的公主到底是誰
為什么叫公主樓,難道這里曾經(jīng)住著一位公主嗎?它那神秘的名字、美麗的外表下,更有一種讓人忍不住探究的神秘。
有人說,它與丹麥王子有關 。據(jù)說,1929年,丹麥王子乘坐“菲歐尼亞”號豪華客輪來青島,被八大關一帶的美景所吸引。1931年,丹麥王國在青島設立了領事館,首任領事叫趙亨生。丹麥王子遂令趙亨生在八大關內(nèi)購地,按照安徒生童話中的意境設計建造了這座別墅,準備將其作為禮物贈送給丹麥公主,以備公主來青度假使用。雖然之后丹麥公主并未來青島,但公主樓一名卻流傳開來。
孫欣在《公主樓的傳說》一文中講述了另一個版本。據(jù)說,有丹麥歷史學家提供的檔案資料顯示,上世紀三十年代初乘船來青的丹麥王子有若干位。同行的,還有其中一位王子,阿克瑟王子的妻子——瑪格麗特。夫婦二人十分喜愛八大關的環(huán)境,遂決定在此建一座別墅。女主人,自然就是瑪格麗特。而之所以稱為公主樓,是因為瑪格麗特在出嫁前是一位瑞典公主 。到底是丹麥公主 ,還是瑞典公主 ,并不重要。對來來往往的游客來說,撲朔迷離的身世之謎所營造的神秘感,或許才是公主樓的魅力所在。
不管如何,多年以來,許多人都認為這座建筑的建造與丹麥王子的青島之行有關。這一說法幾乎統(tǒng)治了青島所有的旅游指南、網(wǎng)站景點介紹,一些個性化的游記也每每對其津津樂道,就連2006年《中國國家地理》評出的全國十大最美城區(qū)介紹也不例外,似乎這座漂亮的別墅建筑確實是為丹麥公主蒞青而建。
真相原來是這樣的
真相,往往都是殘酷的。隨著一卷檔案的公開,公主樓的真相終于浮出水面:沒有丹麥公主,也沒有瑞典公主 ;沒有浪漫的丹麥王子,也沒有癡情的阿克瑟王子。周兆利在《八大關“公主樓”身世揭秘》一文中披露:
1929年,當時的青島市政府在規(guī)劃八大關時,開始就想把它做成一個精品,制定了嚴格的規(guī)劃措施,目的就是向外國人證明中國人的自治能力。公主樓所在位置當時被標為十關路藍圖出臺之后,青島市政當局依次舉行了幾次土地公開拍賣,當時稱為“放租”。公主樓地塊掛牌拍賣期是1932年7月,從當時地塊圖來看 ,土地標注面積是12.368畝,為八等地,起租價為每畝59元,經(jīng)過幾輪競價后,來自浙江的商人孫天目,以高出起價約6倍的價錢拿下了這塊地。
但孫天目領地后,并未按時開工建筑。按照當時的建筑法規(guī),領租3個月內(nèi),必須進行建筑,否則政府就要收回土地。孫天目向當時的青島市財政局提交了建筑延期的申請:“竊商競租到居庸關路12號(今10號)公地,理合如期興工而利建設,當以缺乏工事用水,驟即興工大感困難,不無遲緩?,F(xiàn)正趕辦繪具圖說,以便提出建筑。竊以地居特別之區(qū)域,自當詳細規(guī)劃以期美術上之觀瞻而策萬全之堅固,不無相當時日,為此仰懇鈞局鑒核下情,準予展期至來年春間再行興工,以維工艱而重建設。”財政局予以批準,可以延期至1934年2月底。此后,又延至1935年8月底。至于該建筑究竟何時動工,再無下文。孫天目何時將該地轉(zhuǎn)租,檔案也沒有確切記載,只能依靠土地流轉(zhuǎn)登記檔案來推測。
據(jù)后來檔案記載,最晚在1940年9月之前,孫天目將此地塊轉(zhuǎn)讓給駐青德國僑民薩德,他的住址是棲霞路5號,這正是法國駐青島領事館的住址。但周兆利認為,以當時之制度,外國人在青島領租土地受到很大限制(最長30年),應該是孫天目代表薩德領租到該地塊。
尤力甫設計了公主樓
薩德領地,擔保人是弗拉吉米爾·喬治·尤力甫,又譯為弗拉基米爾·蓋奧勒給耶維奇·尤里甫。從中可以推斷,薩德與尤力甫關系很不一般。
尤力甫又是誰?依據(jù)最新發(fā)現(xiàn)的檔案,尤力甫就是公主樓的設計者。他是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青島著名的建筑師,在離開青島之前,至少設計了400多棟建筑,近代青島為數(shù)眾多的建筑師中恐怕無人能望其項背。1905年,尤力甫出生于烏克蘭,后入俄國專門工業(yè)學院,學習工業(yè)建筑設計。1924年底,隨其母尤力耶娃及兩個兄弟來青,投奔時任法國駐青領事的舅舅塔夫靈夫。
到青島后,尤力甫向青島市政府申報材料,成了注冊建筑設計師。曾在俄羅斯留學多年的青島文史愛好者魯繼勇說,他設計的第一座建筑是湛山大路(今香港西路)40號,當時這座建筑以歐陸風格的設計獲得好評。由于工作嚴謹、設計獨到,很快他設計的建筑就受到眾多業(yè)主的認可,名氣也大了起來,業(yè)主紛紛與他簽約,業(yè)務應接不暇。于是,他成立了尤力甫事務所,以建筑設計為主,也從事營造建筑。
到上世紀30年代中期,尤力甫已成為島城著名的建筑師之一。1940年9月,尤力甫給薩德作租地擔保,并為其設計了這座建筑(公主樓)。至今,尤力甫設計的建筑圖紙還完好地保存在青島市檔案館里,他不僅設計了建筑主體,還包括側(cè)旁的輔助二層建筑——傭人和汽車用房。遺憾的是,這座輔助建筑現(xiàn)在已經(jīng)面目全改。
1949年,因種種原因,尤力甫遷居美國,從此告別了青島。他帶走了公主樓的所有秘密,卻留下了一份份神秘,一個個浪漫的傳說,讓這座不足百年的童話小樓更加美麗。
韶關路上的“公主樓”
同樣有尖塔有不規(guī)則坡屋頂,類似的造型,只是外墻的顏色從墨綠色變成了紅色。這是韶關路26號的一座建筑,看到它就讓人想起八大關里的公主樓。據(jù)說,這座建筑與公主樓并稱姊妹樓。那么,這座小樓又有什么故事呢?跟著孫欣的《韶關路上的“公主樓”》一起去看看吧:
韶關路26號的設計者為中國建筑師王屏藩,而公主樓的設計者為尤力甫,二者并非出自一人之手,外形上的相似感,或許只是一種巧合而已。
不過,韶關路26號這座建筑雖非尤力甫設計,但是卻與當時的蘇聯(lián)有著一些聯(lián)系。資料顯示,這座建筑建于上世紀四十年代初,起初是一位德國商人的住宅,后來成為蘇聯(lián)公民協(xié)會的所在地。蘇聯(lián)公民協(xié)會成立于1946年4月1日,巧合的是,它的發(fā)起者中也有一位名叫尤力甫的人。至于此人與公主樓的設計者是否為同一人,仍有待考證。據(jù)記載,當時在青島的蘇聯(lián)僑民大部分都是蘇聯(lián)公民協(xié)會的會員;協(xié)會下設有財政委員會、婦女會、體育娛樂委員會、中學、俱樂部和圖書館等等。協(xié)會每月會組織一次晚會或是音樂會,遇重大節(jié)慶,還會舉行慶?;顒?,會員按月繳納會費。而活動的主要場所,就是這座小樓。
解放后,由于中蘇為友好關系,留青的蘇聯(lián)僑民仍有400多人,占所有外僑的一半。1949年,蘇聯(lián)公民協(xié)會有執(zhí)委11人,會員382人。當年12月,該協(xié)會在蘇聯(lián)駐天津領事館官員的監(jiān)督下進行改選,選舉克里亞哲木斯基為會長,尤力甫為副會長。在韶關路26號仍設有1名秘書負責日常事務。
1954年,由于蘇聯(lián)政府要求僑民回國參加經(jīng)濟建設,青島市分期分批遣送蘇僑回國,蘇僑日益減少。1955年4月18日,蘇聯(lián)公民協(xié)會正式閉會。城市信報記者 宮巖
[來源:城市信報 編輯:夜樓]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