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零”教起“踩實”小學第一步
語文從最簡單的“天地人你我他”開始認識,數學從10以內加減開始熟悉,課堂聽講、握筆書寫、集會站隊都有專門的“口令”……記者采訪島城各小學發現,針對一年級新生,各學校落實“零起點”教學規范要求,幫助小學一年級學生激發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踩實”小學教育第一步。
游戲進課堂幫助學加法
“昨天,區里剛剛來我們學校進行了一年級‘零起點’教學專項督導,督導組隨機進門聽課,關注一年級課堂教學情況。 ”26日,青島寧夏路第二小學的一年級課堂迎來一批 “旁聽者”。教導主任管宏麗告訴記者,從今年一年級5個班新生入學之初,學校從家長、學生、老師多方面入手,針對“零起點”教學做足了功課。
所謂“零起點”教學,就是要求學校一年級一律按照國家課程標準規范進行教學,不得隨意加深課程難度、趕超教學進度,實現讓學生學習按科學規劃“慢慢來”。要求學校和老師真正做到尊重每個孩子的知識起點和個性發展,嚴格按照“零起點”要求開展課堂教學。記者采訪發現,雖然很多孩子在幼小銜接班都已經掌握了加減法、熟記會寫多個漢字,但進入一年級之后,各小學仍然嚴格按照課程標準規范,從零開始教授學科知識。“樹上3只鳥,石頭上2只鳥,一共有幾只鳥?”在寧夏路第二小學的數學課堂上,任課老師根據一年級孩子的特點,采用講故事、做游戲的方式,教給孩子們“3+2=5”這一加法知識。 “小手舉起來,跟著老師一起,一撇一捺,寫個人。 ”而在青島萊蕪一路小學的語文課堂上,班主任蕭玉紅從教孩子們認識田字格開始,一撇一捺地教給孩子每個漢字。
小學第一步習慣“踩扎實”
按照“零起點”教學的要求,在教授知識的同時,更要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況,幫助小學低年級學生激發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盡快適應小學生活。 “我們特別重視一年級新生習慣的培養,學生第一課先學習正確的握筆姿勢,同時課間安排專門的練字時間、閱讀時間,幫助孩子們養成閱讀習慣。 ”青島萊蕪一路小學副校長那朋云介紹,學校本月初開啟了“零起點”教學第一課,從指導孩子握筆、自己收拾書包、學會傾聽閱讀等基礎教起,幫助一年級新生逐步適應小學生活。
“傾聽是一個人學會學習的必備之技,進入學校之后,老師首先會培養孩子們的傾聽習慣。 ”青島海逸學校一年級老師郭慧軒則告訴記者,小一生好動表現欲強,為了提高孩子們上課興趣,老師會通過猜謎語、聽兒歌、聽故事各種教學輔助手段,靈活多樣地創設情境,引導孩子樂于傾聽。做好上課準備、站隊做操、收拾書包、系好鞋帶、喝水用餐……不同于幼兒園,一年級需要孩子掌握足夠的自理能力,因此,開學后老師還會利用班級教導會組織學生整理書包。“教孩子們認識課程表,告訴他們玩具和零食不能帶到學校來。與孩子們一起想辦法,學習如何清理書包才有條理,使課本不零亂。最后通過小競賽看誰整理得最整齊、最美觀。 ”郭慧軒說,這項看似簡單的活動,可以促使學生們樂于自我整理書包,從而以點帶面,引導學生自己獨立完成更多的事情。
各種兒歌童謠進入課堂
寫字時念叨 “寫字別忘一一二,一臂一拳兩手指”;課堂上重復“小腰板,挺直了”“小嘴巴,不說話”“小耳朵,仔細聽”;閱讀時強調“打開書本,指好頁碼,抹平書角,準備指讀”“頭正肩平腳踩地,雙手拿穩書微斜”……記者采訪學校發現,不同于其他中高年級學生課堂上重視知識學習,在一年級的課堂上,學習課堂規范占據了更多的時間。
“對一年級的小同學,老師常常會用朗朗上口的兒歌來幫助孩子們記憶要求。”郭慧軒介紹,為了幫助一年級孩子們迅速適應小學課堂,老師們經常使用各種兒歌童謠,把書寫、視讀、指讀時的姿勢要求全部涵蓋進去,幫助孩子們記住動作要點,掌握課堂規范。讓孩子們自然愉悅地融入小學課堂。 (青島晚報/掌上青島/青網 記者 王曉雨)
[編輯:可可]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