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學的漫漫征途中,精準診斷如同穿透重重迷霧的明燈,為患者點亮生命的希望。近期,城陽人民醫院病理科團隊憑借其精湛的醫術和豐富的經驗,成功為一名臨床診斷惡性骨腫瘤的患者揭開真相,明確診斷為少見的良性棕色瘤,為患者重燃了生命的希望之火。
喜誕麟兒遇陰霾:初診疑為惡性骨瘤
今年24歲的宮女士,本沉浸在初為人母的喜悅之中。近日,她剛剛在城陽人民醫院產科順利產下一名可愛的寶寶。然而,命運卻在不經意間跟她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產后11天,宮女士因右臀部及右下肢輕度脹痛來到醫院骨科門診就診。骨盆CT顯示:雙側髂骨、骶椎、右側恥骨上下支及左側恥骨下支和雙側股骨多發骨質破壞并伴有軟組織腫脹,初步考慮為骨轉移瘤。這一初步診斷如同晴天霹靂,瞬間擊碎了整個家庭的幸福與安寧。
為了進一步明確診斷,宮女士在外院進行了PET-CT 檢查,檢查結果仍傾向于骨腫瘤,淋巴血液系統惡性腫瘤可能性大。盡管診斷結果不容樂觀,但宮女士及其家人依然對城陽人民醫院的技術水平充滿信任,選擇入住醫院腫瘤科接受進一步治療。
病理初探遇迷障 抽絲剝繭辨真容
入院后,醫生為宮女士進行了右側髂骨病變區超聲引導穿刺組織學活檢,并將活檢組織送往病理科進行病理檢查。
顯微鏡下,送檢組織呈現出多個多核巨細胞,伴間質纖維組織增生,局灶還伴有出血改變,呈現出巨細胞修復性改變。病理科初診大夫根據這些特征,初步考慮為骨巨細胞瘤,但不確診,因此向上級醫師解建軍主任醫師求助。
解建軍主任在顯微鏡下反復仔細地觀察切片,從組織形態上看,確實非常類似于骨的巨細胞腫瘤。從常規診斷角度分析,診斷骨巨細胞瘤似乎問題不大。然而,解建軍主任并沒有僅僅局限于顯微鏡下的形態表現。他綜合考慮患者的臨床病史以及影像學特點,發現其與骨巨細胞瘤的典型特征存異。
職業的敏感性和對患者高度負責的態度,讓解建軍主任決定不放過這例有疑問的病例。他反復查閱了大量與骨巨細胞瘤病理改變類似的文獻資料,經過深思熟慮,聯想到患者會不會是臨床少見的由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導致的骨棕色瘤。于是,立即與腫瘤科王磊主任進行溝通,建議患者加做甲狀腺超聲檢查和血甲狀旁腺激素(PTH)檢測。甲狀腺超聲提示甲狀腺區有一個2.6cm 的實性結節,懷疑為甲狀旁腺腺瘤;血PTH 檢測結果顯示數值高達617.6pg/ml,而正常值范圍僅為15-65pg/ml。綜合各項檢查結果,最終病理診斷為甲狀旁腺腺瘤導致的骨棕色瘤。
明確診斷精準施治 術后恢復現希望
明確診斷為骨棕色瘤后,宮女士的治療路徑瞬間清晰,宮女士轉入甲狀腺乳腺外科進行手術治療。術后,她的血 PTH 值明顯下降,全身骨破壞癥狀逐漸得到修復,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
解建軍主任介紹,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簡稱甲旁亢)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多發于中青年女性。實驗室檢查中,血鈣升高、血磷降低、甲狀旁腺激素水平升高是重要的診斷依據。而棕色瘤作為甲旁亢的一種特殊表現,主要表現為全身多發性骨質破壞。在甲旁亢患者中,骨棕色瘤的總體發生率約為 1% - 4%。
由于影像學檢查容易與繼發性惡性骨腫瘤相混淆,在病理檢查中也可能會和富于巨細胞的骨腫瘤相混淆,因此診斷難度較大。關鍵在于診斷大夫要具備全局性的思維觀念,不能僅僅局限于病理形態本身,要綜合考慮患者的其他臨床檢查信息。只要做到這一點,診斷其實并不困難。據悉,這也是城陽人民醫院通過病理活檢明確診斷的首例骨棕色瘤。
病理團隊筑基石 精準診斷護健康
精準治療源于精準診斷。城陽人民醫院病理科通過十余年的不懈努力,打造出了一支人才梯度合理、診斷經驗豐富的專業團隊。在病理診斷的道路上不斷探索、精益求精,為臨床治療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助力無數患者重獲健康。文/李春燕 顧青青
[來源:信網 編輯:王熠冉]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