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鼻炎,又稱變應性鼻炎,是一種由遺傳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慢性炎癥性疾病,作為全球最常見的過敏性疾病之一,約影響10%-30%的成人和40%的兒童。當患者接觸花粉、塵螨、寵物皮屑等過敏原時,免疫系統會異常激活,引發鼻黏膜炎癥反應,典型癥狀包括陣發性噴嚏、清水樣鼻涕、鼻塞和鼻癢,癥狀可持續數周至數月,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與感冒如何區分?
過敏性鼻炎無發熱或全身不適,常伴眼癢,鼻涕始終呈清水狀;感冒則伴隨咽痛、黃綠色黏涕,且病程一般不超過10天。
預防與管理
【避免接觸過敏原】
室外防護:花粉高發季(春秋季)佩戴口罩和護目鏡,外出后及時清潔衣物和鼻腔。北方春季以楊/柳/柏樹花粉為主,秋季則以蒿屬花粉多見。
室內清潔:定期更換床品、使用防螨寢具,減少地毯和毛絨玩具,保持濕度低于50%以抑制塵螨繁殖。寵物過敏者需避免接觸動物皮屑。
鼻腔護理:每日用0.9%生理鹽水沖洗鼻腔1-2次,清除過敏原和炎性分泌物。水溫需接近體溫,沖洗后低頭控出殘余液體。
增強體質:適度運動可增加腎上腺素分泌,抑制過敏反應。建議從夏季開始用冷水洗臉,逐步提高鼻黏膜耐受力。
藥物治療
【緩解癥狀的首選】
鼻用糖皮質激素:能有效緩解鼻塞、流涕等癥狀,在發作前1周開始使用能夠減輕癥狀,連續用藥效果更佳。研究顯示,規范使用鼻噴激素不會引發全身副作用。
抗組胺藥:第二代口服藥:每日一次,無嗜睡副作用,可緩解噴嚏、鼻癢和眼癢。
鼻噴劑:快速緩解局部癥狀,適用于急性發作期。
其他輔助藥物:白三烯受體拮抗劑:針對鼻塞嚴重者,可與抗組胺藥聯用。
減充血劑:短期使用可緩解鼻塞,但連續用藥應不超過7天,以防藥物性鼻炎。
IL-4Rα拮抗劑等生物制劑:可用于鼻用糖皮質激素聯合抗組胺藥物治療后,癥狀控制不佳的成人中重度季節性過敏性鼻炎患者。
提醒:避免盲目使用海外網紅噴劑(含麻黃堿)或偏方,應及時就醫進行過敏原檢測和個體化治療。
脫敏治療:對因療法
原理與適應癥:通過逐步增加過敏原暴露量,誘導免疫耐受。適用于塵螨、花粉等單一或少量過敏原致敏的中重度患者。
【治療方式】
皮下注射(SCIT):5歲以上適用,起始階段每周遞增劑量,療程為3-5年,大約4個月起效,可預防鼻炎進展為哮喘。
舌下含服(SLIT):4歲以上適用,每日一次,3周后進入維持期,通常1-3個月癥狀改善。
【手術治療】
適應癥:藥物和脫敏治療無效的中重度患者;合并鼻中隔偏曲、鼻息肉或下鼻甲肥大者。
常見術式
鼻后神經切斷術:切斷支配鼻黏膜的部分神經分支,有效控制噴嚏和流涕,術后無需用藥且不影響備孕。
鼻甲成形術、鼻中隔矯正術:縮小肥大鼻甲,糾正解剖異常,改善通氣。
文/張鯤鵬 顧青青
[來源:信網 編輯:秦璐]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