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流感鬧懸 中醫出招
中藥防病香囊方便適用,日漸成為人們喜愛的防病良方。資料圖片
連日來,島城各大醫院急診室和兒童門診“爆滿”,無論老人兒童還是年輕人紛紛中招,甚至有的一家人都患上流感,一時間“流感”成為島城市民尤其是家長們熱議的關鍵詞。很多家長都希望中醫專家能推薦中醫防治流感的好方法。青島早報名醫工作室邀請市婦女兒童醫院中醫科主任徐濤,憑借20多年豐富的臨床經驗,為島城市民解讀當前流感情況,以及如何通過中醫手段進行有效防治。
學會識別
流感和普通感冒不能劃等號
“預防流感,市民就要對流感有個正確的認識,從而提高自我防病能力。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感冒都屬呼吸道感染,有相似的癥狀,但二者病原不同,在防治方法上不能劃等號。 ”徐濤說,普通感冒大部分由病毒引起,有鼻塞、咽痛、咳嗽等癥狀,發熱癥狀較輕,5至7天后可自愈。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對人體健康危害較重的病毒性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一般表現為起病急、發熱(可達39—40℃),伴畏寒、寒戰、頭痛、肌肉關節痛、乏力、食欲減退等癥狀,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適等癥狀,有時也會出現嘔吐、腹瀉等癥狀。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種慢性病或者體質虛弱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現嚴重并發癥。由于流感病毒抗原性變化較快,人們無法獲得持久的免疫力。
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分析,目前我省已進入流感流行高峰期,今年流行的主要是乙(B)型流感病毒。患者和隱形感染者是流感主要傳染源,主要通過呼吸道分泌物飛沫傳播,也可通過接觸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體(如兒童玩具),再經手接觸自己的口、鼻、眼而導致感染。
中醫防治
講究平時扶正病時祛邪
在我國中醫藥傳統文獻中,對流感的癥狀、特點、流行狀況早就有記載。流感在中醫學中由于其廣泛流行稱為 “時行感冒”,屬疫癘類即傳染病。早在公元610年隋代醫學家巢元方所著 《諸病源候論》一書中,就提出“夫時氣病者,此皆因歲時不合,溫涼失節,人感乖戾之氣而生病者,多相染易”。明清時期中醫學溫病理論與實踐逐漸成熟,包含多種急性傳染病、感染性疾病的病變規律、診斷方法與系統防治知識,使得中醫藥學對流感的診治不斷充實、完善。
中醫學認為,流感發病不僅是因感受外邪侵襲,還與機體抗病能力低下有關,尤其當氣候失常、寒暖失調之時更易發病。中醫學治療流感不僅能抗病毒,還能調節人體總體陰陽平衡,增強機體免疫功能,驅邪同時給予扶正,提高機體自身對病毒的清除能力。流感的發生多因四時六氣失常,免疫力薄弱或功能失調,流行傳染病趁虛而入。中醫藥學在養生防病治病中關注身體內外聯系的有機整體與自然、社會環境相適應。對于流感,中醫藥學正是通過辨證施治,從平日扶正以增強抗病能力,適應自然環境變化,與發病時祛邪以改善癥狀、防止傳染、促進早日恢復健康,這兩個途徑來達到防治的目的。
徐濤強調,中醫藥治療流感須辨證施治。一般來說,流感包括衛分證、氣分證、營分證等 (即表層病癥、陽熱亢盛、邪氣內陷),治療方法分清解衛分、清氣分熱、清營涼血等,不能一概而論。一般根據體質,由醫師酌取大青葉、板藍根、金銀花、連翹、魚腥草、赤芍少量,代茶飲,以達防病目的。
醫生提醒
可樂煮姜并非人人適用
近日,很多家長嘗試各種偏方為孩子預防流感,有的家長用醋熏蒸房間,有的家長可樂煮姜,還有的家長讓孩子多吃大蒜殺菌。徐濤提醒,這些方法并不是人人有效,要據孩子身體狀況選擇科學預防方法。
一直以來,民間都有熏醋可消毒、殺菌和預防感冒的說法。徐濤表示,熏醋有一定作用,但對癥狀較重或氣管炎、肺氣腫、哮喘等患者并不適用。
天氣一冷,很多人喜歡用可樂煮姜防治感冒。姜是辛溫食物,能發汗解表、祛風散寒,所以當遭遇風吹雨淋、風寒侵襲時,及時喝碗紅糖姜湯、可樂姜湯或蔥白湯,治感冒都有不錯的效果,但并不是所有的感冒都適合喝姜湯,比如風熱感冒或寒邪入里化熱,這時再服用生姜類溫熱藥,就如同火上澆油,會加重內熱。
流感來襲,大蒜成了“萬金油”,有些人用大蒜搗成泥加冰糖,用開水沖泡當茶飲,以期快速止咳化痰,還有些人用大蒜蒸水喝,徐濤說,大蒜主要針對腸道感染而用,臨床上很少有用大蒜治療呼吸道感染的。
中醫出招
防病小招數簡單宜行
徐濤建議,除了注意個人衛生、開窗通風、注意休息、勞逸結合、加強鍛煉和接種流感疫苗之外,還可以嘗試中醫方法來預防流感,會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中藥泡腳。
勞累一天的市民晚上回到家中,可用花椒煮水泡腳,同時配合按摩涌泉穴。如果條件允許,還可選用茵陳蒿適量,大火煮沸后,改小火再煮15分鐘,將藥液混入洗澡水中,全身泡5到10分鐘。這樣既能消除疲勞,又可增強人體對流感病毒的免疫能力。
●防流感香囊。
用中藥香囊來醒腦開竅、芳香化濁、行氣健胃、避瘟除穢、驅蚊防蟲的方法自古有之,這是我國傳統中醫學的一大發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此前提出可“多用具有芳香化濁類中藥,制成香囊或香薰,具有除瘴避穢的作用,如蒼術、艾葉、藿香、當歸、白芷、山柰等”。市婦兒醫院中醫科制作的中藥香囊中包含冰片、薄荷、蒼術、佩蘭等成分,大于兩歲的患兒可隨身佩戴,有較好的預防感冒作用。
●艾葉熏蒸。
這是居室消毒殺菌的好方法。實驗證明,每平方米用艾葉1—5克煙熏30—60分鐘,會對多種細菌有不同程度的殺滅作用;對腺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等有一定抑制作用。艾熏尚有一定的對抗肺炎支原體作用,可顯著提高鼻分泌物中非特異性免疫球蛋白A含量,增強人體免疫能力。
●艾灸。
利用艾絨燃燒產生的藥熱之氣,對穴位熏灼、溫熨,以激發經絡之氣,溫通氣血,調整陰陽,幫助機體順應自然界變化,最大限度地調動機體潛能,應變環境、抵抗流感。風門穴位于人體背部,順大椎穴向下第2胸椎棘突下、左右各旁開1.5寸處即是,艾灸此處,主治風證,用于防治感冒、鼻炎、肺炎、中風、面癱等。艾灸能加強風門穴功能,更好地把守人體門戶,有宜肺解表、疏散風邪、調節氣機功效。操作方法為讓患者取俯臥位或坐位,艾灸燃后放于風門穴上方,距離皮膚約2—3厘米左右熏灸,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感為宜,一般每次灸5—10分鐘,以局部潮紅為度。感冒流行期間每日灸治1次,預防感冒可隔日1次。
●中醫按摩。
其一,按摩耳廓。用食指和拇指輕擦耳輪(耳朵外周),擦至局部透熱(由內向外發熱)為度。預防流感手法為兩耳交替摩擦,每日一次,一次5分鐘。治療流感手法為兩耳一起摩擦,每日兩至三次。此法可補益肺氣、疏風解表,即通過提高肺部防衛功能,達到抗御外邪作用,對流感及過敏(皮膚及鼻子)癥狀都有較好療效。
其二,揉搓迎香穴。揉搓迎香穴對感冒、流感癥狀的消除及預防都有一定的作用,日常堅持做,可作為一種預防流感的好方法。迎香穴距鼻翼兩側0.5寸,用兩手食指按住鼻翼兩側迎香穴,按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各揉搓36次,有酸脹感向額面部放射。迎香穴為體表感風之處、治風之穴,常按摩可增強抵抗病菌能力,還可促進鼻周血液循環,使氣血暢通,外邪不易侵入體內。
[編輯:可可]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