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蘋果秋季發布會舉行 鈦合金與3D打印技術概念升溫
本報記者 王鏡茹 見習記者 劉曉一
9月13日,蘋果秋季發布會將舉行。即將發布的iPhone15有望采用鈦合金中框工藝,智能穿戴手表Apple Watch Ultra的部分鈦合金機械部件也有望通過3D打印實現。
中信證券研報表示,隨著蘋果新品發布,鈦合金與3D打印有望成為消費電子發展的新方向。鈦合金在高強度、輕量化、耐腐蝕等方面具備顯著優勢,有助于消費電子產品的輕薄化與耐久性。同時,相比CNC工藝(減法制造工藝)在面臨結構復雜的鈦合金件時加工難度大,良品率低的問題,3D打印對復雜結構低成本敏感性的優勢也愈發凸顯。
產業鏈上市公司拓展布局
事實上,這不是蘋果第一次布局鈦合金。早在2019年發布的可穿戴智能手表中便使用到鈦合金材質。近期榮耀也強勢入局,新發布的榮耀MagicV2成為全球首款采用鈦合金鉸鏈的橫向折疊旗艦機,鉸鏈的軸蓋部分也首次采用鈦合金3D打印工藝。
記者走訪榮耀life體驗店,拿起Magic V2,手感上與其他材質和工藝的產品并無較大差異。“相比其他材質,鈦合金鉸鏈更輕薄,也更耐用。”榮耀店員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V2素皮版機身重量僅為231克,甚至比相同尺寸的直板機更輕。經測試至少能折40萬次,即每天折100下,可以折10年。該店員表示,相比其他材質,鈦合金鉸鏈折痕更不明顯,且支持懸停功能,“V2支持90°-120°懸停,相當于自帶腳架,可用于拍攝。此前的榮耀折疊屏鉸鏈都不支持這個功能。”
談及3D打印在加工鈦合金結構件上的優勢,光韻達技術負責人馬建立博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鈦合金強度高,傳統的切削加工效率低、成本高,而3D打印是用熱熔的方式成型,相對于切削加工更容易。”
此外,天使投資人、資深人工智能專家郭濤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3D打印制造還具有生產周期短、可定制性強等優點。“傳統制造技術需要開模、加工、組裝等多道工序,而3D打印技術則是通過逐層堆積材料來構造物體,可以快速構造出任意復雜的形狀,所以又稱‘增材制造’。”
郭濤表示,鈦合金3D打印技術涉及原材料、設備、軟件、服務等多個環節。其中,中游3D打印設備生產廠商大多亦提供打印服務業務及原材料供應,在整個產業鏈中占據主導地位。
中游上市公司中,鉑力特在回復9月初的機構調研時表示,其金屬增材制造產業創新能力建設項目于2022年7月開始施工建設,金屬增材制造大規模智能生產基地項目于2023年5月開工,將進一步擴展大尺寸激光選區熔化裝備、工藝技術以及粉末材料等產品的研發能力以及生產規模。預計產能分別為金屬3D打印設備1000臺/年,金屬3D打印原材料粉末產線800噸/年。
“在民用產品方面,公司生產的醫療齒科模具已在市面上售賣。”《證券日報》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鉑力特,董秘辦人士向記者表示。她補充,未來公司還會在醫療、消費電子等民品領域和航空航天方面做進一步的拓展業務。
激光智造龍頭光韻達也對金屬3D打印技術有所關注。馬建立向記者表示,相比僅聚焦于打印設備的企業,公司更傾向于做涵蓋3D打印、后處理以及檢測全加工全流程方案,通過自動化產線把各項工藝串聯起來。“最關鍵一點是要突破精度、質量、效率和成本的桎梏。”馬建立說。
應用空間廣闊
近年來,支持3D打印技術的政策輪番出臺。去年8月工信部發布《關于首批增材制造典型應用場景名單的公示》,詳細介紹了3D打印技術的運用場景。
“隨著消費電子產品輕薄化和耐久性要求的提高和對設計自由度的追求,未來鈦合金3D打印技術市場空間有望進一步打開。”傳播星球App聯合創始人由曦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招商證券研報表示,金屬3D打印面向中高端,預計未來增速高于整體3D打印市場規模增速。根據3D打印行業領先的研究公司SmarTech Analysis預計,全球金屬3D打印行業市場規模將由2019年的33億美元增加至2024年的110億美元,復合年均增長率達到27.2%。
在多方利好下,馬建立也提供了一些“冷思考”。“目前行業還存在精度、形變、質量、成本等瓶頸。第一是精度。3D打印的零件表面光滑程度跟傳統的切削工藝相比差很多。切削后表面光滑,但3D打印的表面是霧面。第二是形變。3D打印本質是燒熔,有的手機零件很薄,在熱加工的過程中,會有一定的變形。”馬建立說。
他表示,上述問題帶來的后處理過程降低了效率,抬高了成本。“小批量打印,再輔以切削精修,目前是不存在問題的,但大規模量產還需要時間。”
[來源:證券日報網 編輯:孫寶震]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