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條龍的校園足球
中甲聯(lián)賽即將開賽,青島海牛足球俱樂部不僅在為新賽季備戰(zhàn),而且在青訓和后備人才培養(yǎng)方面同樣有了新的探索。5月24日,青島海牛足球俱樂部與城陽區(qū)天泰城學校以及城陽第二高級中學啟動足球后備人才合作新模式,俱樂部與學校資源共享,把精英隊員集中到一起,盡可能保證從小學到高中12年不被打散,通過體教融合推動校園足球進一步發(fā)展。
校園足球探索新模式
多年來,當熱愛踢球的學生們升學之后,就面臨原來一批已經(jīng)熟悉的隊員需要重新組隊的難題,難免會造成人才流失,而海牛青訓就想解決這個問題。5月24日,青島海牛足球俱樂部與城陽區(qū)天泰城學校以及城陽第二高級中學啟動足球后備人才合作新模式,俱樂部與學校資源共享,把精英隊員集中到一起,盡可能保證從小學到高中12年不被打散,通過體教融合推動校園足球進一步發(fā)展。
當天上午,雖然天氣十分炎熱,但是海牛梯隊的孩子們還是為到場的家長和嘉賓們上演了一場精彩的高水平對抗賽。這批孩子都來自天泰城學校,他們已經(jīng)連續(xù)兩年獲得青島市市長杯初中組冠軍,近期剛公布的體育特長生資格考試中,天泰城學校又有二十余名學生拿到了高中足球后備人才資格證,顯示了雄厚的足球底蘊。
天泰城學校校長王建國談到,與海牛俱樂部深度合作之后,學校將不斷完善足球發(fā)展體制建設,不斷充實足球隊伍梯隊建設,不斷優(yōu)化足球特長生培養(yǎng)模式,不斷鞏固足球師資隊伍。相信有了海牛俱樂部更加專業(yè)的指導與幫扶,學校足球梯隊建設將更加科學合理,足球競技水平將更上一個臺階,更多的學生將感受到足球的魅力。
城陽二中校長紀永強談到,近兩年該校重建了男足,借助城陽區(qū)足球高地的東風,與青島海牛足球俱樂部和天泰城學校合作,借助海牛俱樂部的技術優(yōu)勢和青訓教練體系,打通孩子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的足球成長道路,城陽二中將爭取為國家為俱樂部輸送更多優(yōu)秀的足球人才,實現(xiàn)每一個足球后備人才的人生夢想。
小球員有望一起戰(zhàn)斗12年
青訓作為職業(yè)足球的基礎,存在著成才周期長、不確定性高的客觀事實,從校園足球轉(zhuǎn)化為職業(yè)足球梯隊的過程更是瓶頸效應的集中體現(xiàn),這期間不但需要孩子和家長堅定的支持,還需要基層青訓教練員十年如一日的堅守,更為重要的是職業(yè)俱樂部明確目標定位,扛起責任擔當。比如,從2012年起,包括王韜、孫唯嘉、李蘇達、黃英豪和滕暉這五名小球員就加盟了海牛(前中能)青訓,從校園足球組隊以來,許翔、趙棟、楊帆的教練組從未更替,他們從小學升入高中,從五人制小場踏入標準十一人場地,從市內(nèi)聯(lián)賽走向全國賽場。同時,以這批青島實驗高中學子為主組建的山東中學男足代表隊還首次奪得全國學生運動會(中學男子組)冠軍!這批隊員不僅是隊友、是同學、更是朝夕相處十載的好兄弟,也為海牛青訓拓展出了一個不錯的模板。
從U19梯隊調(diào)入職業(yè)隊的王韜非常有感受,“我本身也是一名學生,是因為有俱樂部和學校的這種合作,才能保證我既能好好學習又能安心踢球,現(xiàn)在也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進入職業(yè)隊,這種合作真的能讓很多學生球員受益。”
海牛俱樂部與青島市城陽區(qū)天泰城學校、青島市城陽第二高級中學合作,俱樂部與學校資源共享,把精英隊員集中到一起,從小學到高中12年不被打散,既解決了隊員的踢球問題,也解除了隊員們上學的后顧之憂,為島城打造了體教融合的新模板。
半島全媒體記者 潘立超
[來源:半島都市報 編輯:光影]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