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望岳談|從尼山起步,科技“格式化”下的新山東
4月25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四屆全球媒體創新論壇(CMG論壇)將在曲阜舉辦,本屆論壇主題是“交流互鑒,科技賦能——變革發展中的文明力量”。
當前,以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為主要內容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正處于快速發展過程中,帶來物理空間、網絡空間和生物空間三者的融合發展。中國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最佳應用場景,本次第四屆全球媒體創新論壇(CMG論壇),帶給我們一個觀察科技“格式化”媒體傳播和文化交流的新窗口,也讓高科技重新“格式化”下的新山東映入人們的眼簾。
第一,科技“格式化”媒體傳播和文化交流。
本次論壇的關鍵詞是“媒體創新”,媒體創新的支撐是科技創新。論壇展示媒體傳播的最新技術成果。論壇發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AI 技術創新應用智能平臺以主持人畫外音+大屏展示的形式,發布總臺兩項 AI 技術創新應用智能平臺——“AIHUB ”和“全媒體智能創意平臺”。
發布總臺科技賦能文明互鑒主題研究報告。由人形機器人作為智能發言人,發布總臺研究院兩項重磅成果報告——《文明互鑒.媒體賦能:文旅共融的創新實踐》與《智啟千里·文匯萬象◇人工智能時代的文明對話》,大屏同步展示關鍵數據與研究成果。
媒體科技創新,讓表達方式多樣化、快捷化,也深刻影響著全球輿論生態。論壇邀請有關國家前政要、相關學者、新聞傳播學界和業界專業人士、互聯網企業代表等,共同探討全球輿論生態建設問題,其中包括“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等新技術對輿論生態的影響”等科技發展帶來的話題,論壇期間,將舉辦“全球青年破譯中國創新密碼” “文明的轉折:科技、人文與共生之路” “變革下的全球輿論生態:尊重多樣文明與加強交流互鑒” “全球綠色轉型中的創新路徑:融合科技與多元協作” “港口經濟與高質量發展”“AI讓生活更美好”等分論壇,聚焦科技影響下全球輿論生態現狀與挑戰。
全球媒體創新論壇舉辦地尼山勝境,也是高科技和文旅深化融合的地方。本次論壇會上,尼山魯源村夜游項目,讓與會者感到驚艷,這是高科技下的文旅盛宴。華燈初上,魯源村流光溢彩。該項目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場景進行創新融合,劃分“為學”“立技”“怡情”“從心”四大板塊,游客可在尼山魯源村親手展開一幅“穿越千年,尋夢魯源”的理想生活圖卷,時光在這里仿佛放慢了腳步,讓人沉醉在這如夢似幻的夜色里,不愿醒來。
論壇播放尼山論壇十周年回顧視頻,夜色中的曲阜尼山圣境燈光閃爍,無人機編隊在夜空中排演,當天空中出現孔子坐著馬車周游列國,當“論語”二字在空中出現,人群發出一陣陣驚嘆聲,這是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融合的盛宴。
尼山魯源村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驗基地、世界級人文旅游目的地”為總體定位,以“明禮生活方式”為核心文化主題,以“中國研學第一高地”為目標,致力于打造一個集“大文化、大旅游、大教育”于一體的國際級文化旅游度假目的地。
論壇展示新技術帶來的最新文創產品。論壇上,與會領導和嘉賓共同點亮燈柱,發布由總臺與美國國家地理頻道、美國探索頻道、美國A+E電視網、法國探險家公司、德法公共電視臺、加拿大藍蟻媒體集團等多家國際制作團隊聯合攝制的《綠色星球》《解密兵馬俑》等11部紀錄片,以及山東重點紀藝術《大河之洲》《發現泰山》《武梁祠》《微山湖》等。論壇還播放展示中國非遺保護與傳承成果的宣傳片,結合富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且能體現山東地域特點的啟動道具。
第二,科技“格式化”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
媒體創新論壇舉辦期間,科技“格式化”下的新山東展現在人們面前。
和媒體創新論壇相接續,4月26日至28日,山東省機器人大會暨2025智創未來機器人(無人機)夢幻展將在鄒城市國際會展中心舉辦。鄒城是山東省規模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公司“珞石”總部的駐地,到2023年,這家從北京搬到鄒城的企業已是國內出貨量前三的企業,其中柔性協作機器人以40%的產品占有率位列全國第一。
作為媒體創新論壇活動的組成部分,省內外、海內外媒體一起攜手,同步舉行“一起看中國·山東行”媒體行活動。這次活動聚焦孔子家鄉山東,從山東內陸到沿海,讓眾多媒體看到了在科技創新下脫胎換骨的新山東。
“粗黑重”曾是山東產業的概括詞,傳統產業占工業比重約70%、重化工業占傳統產業比重約70%,兩個70%的數字讓人倍感壓力。2018年山東成為全國第一個以新舊動能轉換為主題的區域發展戰略綜合試驗區,2022年8月又被賦予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重大使命。8年間,山東滾石上山、爬坡過坎,以高科技重新“格式化”產業結構。
記者沿著黃河走,沿著海岸線走,發現科技給工業制造帶來的革命性變化:在菏澤定陶,天厚5G新材料產業園,生產的導電平紋布只有15微米,比發絲還薄,是國內最尖端的生產線;在濟南,福瑞達生產1片頤蓮面膜只需0.4秒;在泰安,泰安玻纖維成功研發出直徑僅為1微米的連續纖維單股細紗,每3克玻璃便能連續拉長至100公里;在淄博,奧德斯研發出國內首臺800cc V型缸發動機,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在濱州,濱州化工機器人巡檢節省80%的人力;在威海,光威生產的碳纖維,耐得住3000攝氏度的高溫,強度是鋼鐵的10倍;在日照,日照鋼鐵集團全流程智能工廠項目,從鋼水到鋼卷整條產線只有190米,全流程僅需7分鐘,創造了0.6毫米全球最薄熱軋帶鋼新紀錄。
據統計,2024年山東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5萬家,51家企業入選2024民營企業研發投入500強,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1163家,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達235家。近年來,全省加大科技創新支持力度,省級科技經費均在140億元以上,支持原創性和“卡脖子”技術攻關;培育了47個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數量全國第一,集成電路形成了從材料、設計到制造、封裝的全產業鏈布局,數字經濟占到經濟總量的49%。
科技創新“格式化”產業,在山東是“進行式”,也是“未來式”。4月2日,山東召開全省科技創新推進會,要求構建一流科技創新生態、加快推進科技強省建設。4月3日,《2025年山東省企業技術改造重點項目導向目錄》印發,今年將圍繞11條標志性產業鏈、100個省級特色產業集群兩大重點,進一步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提升產業集群競爭力。未來3年,山東將集中培育20個國內領先的行業大模型、50個標桿性應用場景,以此催生更多新產業。
科技發展也給農業發展帶來巨變。在齊魯大地上,種小麥用無人機播種、撒藥,電子傳感器傳遞墑情;種菜用防風機;自動控光燈、自動打藥機、水肥一體化設備、噴淋降溫管網等;養殖安裝電子項圈,??梢运洿?、聽音樂、享按摩。
科技“格式化”,不但改變著產業,更改變著生活。4月1日,在濟南高新區山東中科先進技術研究院,佩戴腦電采集設備的研究人員僅需凝視屏幕,就能精準控制無人機編隊完成上升、下降、平移乃至翻轉等復雜動作。在青島萊西,高科技正為職業啟蒙課注入滿滿的未來感:學生大聲喊出自己的夢想,AI大模型立刻分析其面部特征和發言關鍵詞,不到一分鐘,孩子們“長大后”的職業形象就躍然于大屏幕上。4月11日,首批Leader懶人洗衣機體驗用戶交付儀式在上海舉行,懶人洗衣三筒搭載了AI動平衡技術,同時啟動后,機身依然平穩。
“交流互鑒 科技賦能”,古老的中華文明正在科技創新中涅槃重新生。第四屆全球媒體創新論壇(CMG論壇),會場內是高科技改變媒體傳播和文化交流方式,會場外是以科技創新創造高質量的生產生活。科技創新,讓山東迸發出高質量發展的最強音。
(大眾新聞記者 周學澤)
[來源:大眾新聞 編輯:王榮]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