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讓錢包鼓起來、讓游客留下來!黃河岸邊小山村用“艾”撬動大產業丨行走黃河
艾山,因長滿艾草而得名。艾山村,因艾草唱響“致富經”,一舉成為黃河岸邊遠近聞名的明星村。
4月11日,行走黃河行進式主題采訪團一行來到聊城市東阿縣銅城街道艾山村,解開艾草變身“黃金葉”的密碼。
讓錢包鼓起來
“近年來,艾山村深入挖掘艾草文化,做大做強艾草深加工產業,并與鄉村振興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相結合,聚力打造農文旅特色品牌。”艾山新村黨委第一書記王同旭向新黃河記者介紹,艾山村通過流轉土地400余畝大力發展艾草產業,目前已形成集種植、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產業格局。
目前,艾山村依托九頂蓮花艾優勢資源,深度推進產業融合發展,先后建成艾灸體驗館、艾上民宿、艾園、艾草電商運營中心、艾草倉儲加工車間,生產艾條、艾柱、艾絨貼等旅游產品,實現“種植、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運營,輻射帶動周邊勞動力就業300余人。
“早些年,艾山村村民僅依靠擺渡和開采山石為生,希望我們村能夠借助黃河的優勢資源,發展得能越來越好。”王同旭向游客發出邀請:我們還開設了黃河大集,歡迎大家來艾山村。
讓游客留下來
近年來,艾山村乘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東風,大力發展村內文旅產業,依托本土特色優勢,繪就了一幅宜居、宜業宜游的鄉村振興新畫卷。
王同旭告訴記者,艾山村以艾山、黃河為依托,累計投資1800余萬元全面提升村內道路、管網等基礎設施,建成了鄉村旅游村莊,流轉土地1000余畝,建成了以牡丹觀光、休閑采摘、中草藥種植、艾灸體驗、黃河風景于一體的3A級艾山風景區,配套建設了牡丹園游客服務中心、艾的月亮灣、艾鯉廣場、小艾廣場等旅游休閑觀光設施,培育了老楊家農家院、昆蟲館、主題郵局、依山居民宿等一批特色產業,豐富了旅游業態,連續八年成功舉辦牡丹觀光節,吸引游客100余萬人次,年實現旅游收入500余萬元,帶動60余名村民就業。
“我們家民宿有40多個床位,來的很多都是濟南和聊城市區的游客,往往一住就是一星期。”艾山村黃河民宿老板楊先生此前一直從事貨運工作,自從回到村里開了這間民宿,他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表示,很多游客來到艾山村都是奔著艾草特色來的,民宿里用的也都是艾草做的枕頭和被子,還可以用艾草泡腳。如今,楊先生不僅經營了民宿還開了一間茶館。“跟之前跑運輸比,現在的日子穩定多了。”楊先生說。
[來源:新黃河 編輯:王榮]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