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你好,“黑面天使”!
“夏早日初長,南風草木香”,立夏后的萊西湖微風輕拂,湖水蕩漾。5月12日清晨6點,萊西攝影師張瑞生在大沽河畔拍攝白琵鷺時,意外捕捉到全球瀕危物種——黑臉琵鷺的身影。只見水面上一群白琵鷺中,有一只通體雪白、黑面長喙的黑臉琵鷺,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因姿態優美,黑臉琵鷺素有“黑面天使”“黑面舞者”的美稱。據黑臉琵鷺全球同步普查的最新數據顯示,其全球數量僅有7000余只。此外,張瑞生近日還拍攝到了鳥界“超模”——黑翅長腳鷸。
黑臉琵鷺闖入攝影師鏡頭
5月12日清晨6時許,張瑞生如往常一樣前往大沽河畔進行拍攝。他遠遠看到湖面上有一群白色大鳥,誤以為是常見的白琵鷺。為了不驚擾鳥群,張瑞生沒有接近,在遠處端起相機進行拍攝。他回家后整理素材時,驚喜地發現在一群白琵鷺中,有一只鳥與眾不同,經仔細辨認,確認其為極為珍稀的黑臉琵鷺。這是張瑞生多年來首次在萊西拍攝到黑臉琵鷺,堪稱意外之喜。
擁有多年鳥類拍攝經驗的張瑞生向記者介紹,中國境內的琵鷺主要分為白琵鷺與黑臉琵鷺兩種,對于萊西而言,二者均極為少見。尤其是黑臉琵鷺,作為全球性瀕危物種,更是難得一見。黑臉琵鷺又名黑面琵鷺、琵琶嘴鷺,屬鹮科大型涉禽,其標志性的黑色長直喙前端膨大呈湯匙狀,與琵琶形態相似,故而得名。黑臉琵鷺行動姿態優雅,因此素有“黑面天使”“黑面舞者”的美譽。張瑞生告訴記者,琵鷺對棲息地環境要求嚴苛,萊西是其重要繁殖棲息地,每年4月初便會迎來從南方遷徙而來的白琵鷺,數量最多時有30余只,部分白琵鷺會停留到深秋時才離開。張瑞生表示,自己拍到的黑臉琵鷺應是在春季由南向北遷徙至繁殖地途中,在萊西短暫停留補給。他與萊西眾多資深拍鳥愛好者交流后推斷,此次應是首次發現黑臉琵鷺現身萊西。
此外,張瑞生告訴記者,近日他還拍攝到了另一種珍稀鳥類——黑翅長腳鷸。黑翅長腳鷸屬鸻形目反嘴鷸科長腳鷸屬,是國家“三有”保護動物。因其細長的紅腿與黑白相間的羽毛,行動時宛如優雅模特,也被稱為“水鳥模特”“紅腿娘子”。
卷羽鵜鶘現身萊西湖
珍稀鳥類接連現身萊西大沽河流域,不僅展現了萊西優良的生態環境,也為鳥類研究與生態保護提供了珍貴素材。近年來,萊西湖已成為鳥類天堂,每年至少“接待”幾十萬只候鳥。萊西攝影師于考臣在張瑞生之后,也在大沽河流域拍到了黑臉琵鷺覓食嬉戲的畫面。此外,于考臣今年3月21日下午在萊西湖畔攝影時,看到5只從沒見過的白色大鳥出現在湖面上。于考臣拍下照片后放大比對,驚喜地發現,這些大白鳥竟然是卷毛鵜鶘!于考臣表示,這是自己多年來首次在萊西湖記錄到卷羽鵜鶘過境的場景,實屬意外之喜。
“卷羽鵜鶘是萊西的‘稀客’。”于考臣介紹道,卷羽鵜鶘是水鳥中的“巨無霸”,體長1.6—1.8米,雙翅展開時寬度超過3米,體重最重的可達15公斤。卷羽鵜鶘成鳥體羽為灰白色,因頭后枕部有卷曲而散亂的冠羽而得名。卷羽鵜鶘以其碩大的體型和獨特的大嘴著稱,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是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易危物種。卷羽鵜鶘分布于歐洲東部和南部、非洲北部、亞洲中部及印度北部,棲息于大型湖泊、河流、沼澤等處,常成群游弋,主要以魚類、甲殼類、軟體動物、兩棲動物等為食,覓食時會從高空直扎入水中捕食。
于考臣表示,此次在萊西發現卷羽鵜鶘,說明萊西原生態的濕地食物充足,人為干擾少,很適合大型水鳥棲息停留。
守護候鳥之“約”
萊西市河湖眾多,濕地廣布,其中膠東半島最大的內陸淡水濕地——姜山濕地,以及膠東半島第一大水庫——萊西湖更是聞名遐邇,成為候鳥棲息和繁殖的理想家園。近年來,萊西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不斷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使得生態環境日益優良,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候鳥前來棲息。每年冬季,數十萬只候鳥如約而至,其中不乏珍稀物種。
據萊西攝影愛好者和環保志愿者的觀察記錄,每年冬季,萊西湖都會迎來大雁、白鷺、大天鵝、灰鶴等120多個品種的候鳥。去年冬季,萊西湖飛來60多只白天鵝,它們在湖中翩翩起舞,宛如冬日精靈,吸引了眾多游客和攝影愛好者前來觀賞。而在萊西段大沽河流域也發現了約100只黑翅長腳鷸,此外還有麥雞、白鷺、灰鷺、琵鷺等珍稀鳥類。這些都反映了萊西市生態環境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姜山濕地作為萊西市另一重要的生態資源,同樣成為候鳥的庇護所。這里水域廣闊,植被茂盛,為候鳥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和安全的棲息環境。據監測,姜山濕地的候鳥種類和數量均呈現出逐年增長的趨勢。其中,白鷺、灰鷺、野鴨等常見鳥類數量眾多,而白鶴、東方白鸛等珍稀鳥類也時有出現。這些候鳥在姜山濕地內自由飛翔、覓食、繁殖,形成了一幅幅生動的生態畫卷。姜山濕地的美麗景色和豐富的候鳥資源吸引了眾多觀鳥愛好者和攝影愛好者前來。他們在這里近距離觀察候鳥的生活習性,拍攝珍貴的候鳥照片。這些照片不僅記錄了候鳥的美麗瞬間,也展示了姜山濕地生態環境的改善成果。
青島早報/觀海新聞記者 康曉歡 袁超
[來源:青島早報 編輯:王熠冉]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