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島出臺方案加快“實數融合”
市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青島市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實施方案(2025—2027年)》,旨在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放大、疊加、倍增作用,加快催生數字驅動、智能高效、跨界融合、共建共享的新型經濟形態。
根據實施方案,今后三年青島力爭在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布局、關鍵核心數字技術、數字化轉型、適數化改革等方面重點突破。力爭到2027年,全市農業生產信息化率達到5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超過92%、76%;全市算力總規模達到12EFLOPS,智能算力占比達到40%。
仍處于高速進化中的數字技術是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的核心推動力。實施方案將提升數字產業化能級放在重點任務的首位,全力推動數字技術創新和相關產業鏈做大做強。
青島將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重點領域,加強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建設;布局8項以上的關鍵技術攻關項目,帶動數字經濟行業發展。持續提升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產業規模,布局低空經濟產業,加快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智能裝備產業發展。發展平臺經濟,加快培育省平臺經濟重點企業,布局建設4個以上平臺經濟集聚區;打造國內領先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加快布局太赫茲、海洋電子信息、深海開發、空天信息、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先進半導體材料、衛星互聯網等未來產業。
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否將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性應用于千行百業,從而賦能產業新發展。根據實施方案,青島將加快產業數字化轉型,打造“實數融合”新模式。
聚焦工業數字化轉型,以工業互聯網賦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為主線,力爭打造400家以上“晨星工廠”,25家以上國家級智能工廠。推進人工智能技術在制造業垂類細分領域創新應用。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數賦智”服務,擴大數字化轉型系統解決方案場景覆蓋領域。
針對服務業數字化轉型,大力發展在線研發、數字金融、智慧物流、在線檢測等高端生產性服務業。提速發展數字創意、數字教育、數字醫療、數字養老,推廣體驗式消費、個性需求定制服務等新模式。大力發展數字文旅。深化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不斷豐富公路、道路運輸、交通工程等交通運輸行業數字化應用場景。加快建設省級數字服務出口基地,全面提升數字服務貿易、數字產品貿易、數字技術貿易、數據貿易國際競爭力。
瞄準農業數字化轉型,提速建設智慧農業試驗區,圍繞綠色增糧、設施農業、現代畜牧業、鹽堿地綜合開發利用等重點領域,加快打造數字農業新場景,建設智慧農業應用基地170處以上。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打造“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預警一張圖”。發展農村電商、直播帶貨等新模式,推動縣域特色產業與電商深入融合發展。
圍繞海洋產業數字化轉型,聚焦港口、海洋生態等垂直領域,布局一批場景應用實驗室,加快建設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集聚區。加快匯集海洋環境、地理信息、海洋遙感等高質量海洋數據。高水平建設“智慧海上糧倉”,加快推動大型智能網箱及智慧養殖工船建設。
數據被稱為“第五大生產要素”,是培養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實施方案提出,青島將創新數據價值化發展,釋放“實數融合”新路徑。例如將推動數據地方立法,研究制定公共數據授權運營相關措施,細化落實數據產權、數據流通、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制度,加快制定數據安全、數據開放、質量評價等標準規范,提升數據要素供給質量,釋放數據要素潛能。引導政府部門、企業高校等單位持續打造一批數據開發利用成果,鼓勵數據資源企業挖掘內外部數據,深化產業鏈供應鏈數據整合應用,對外提供數據產品和服務。
“實數融合”離不開基礎設施支撐。根據實施方案,青島將持續夯實數據基礎設施。其中,在網絡、算力和感知基礎設施方面,加快5G-A和F5G-A“雙萬兆”試點部署及應用,大規模部署萬兆無源光網絡設備;統籌優化大中型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邊緣數據中心算力發展,打造一體化算力省級核心區,與國家樞紐節點互聯互通;升級優化青島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監測系統功能,加快建設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
此外,青島還將建設數據流通利用基礎設施,開展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先行先試)隱私保護計算試點項目建設,探索建立以可信數據空間、區塊鏈為代表的數據流通設施。支持城市、行業、企業可信數據空間建設,推動工業、家電、服裝等行業企業打造高質量數據集。鼓勵打造海洋領域可信數據空間,完善海洋數據全過程流通服務體系。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孫欣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王榮]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