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投放可變現,巧破垃圾分類“回收痛點”
可回收物體系建設是生活垃圾管理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統計,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可回收物分出率已經超過20%,成為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的有力抓手。
在傳統的可回收體系中,居民家中的可回收物品要么通過長年累月的積攢交給廢品回收站或者收購廢品的個人回收,造成了樓道等公共空間因為堆積可回收物環境臟亂差、容易引發火災等隱患;要么一股腦投入可回收機,居民無法從中獲利,導致參與可回收物分類意愿不足、獲得感差。而由于回收市場的不完善,不少廢品回收站和收購廢品的個人“利大搶收,利小不收”,不少低價值的可回收物,如玻璃瓶、外賣快餐盒、廢舊衣服鞋子等因無人回收而流入生活垃圾處置體系,在增加處置成本的同時,也無法真正實現生活垃圾源頭減量的目的。
面對這些困境和難題,青島在今年的垃圾分類工作中明確提出,推動生活垃圾分類網點與廢舊物資回收網點“兩網融合”,增設智能回收機3000臺以上。這也傳遞了青島在垃圾分類方面的新思路——通過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方式,用好市場規律讓企業和市民成為垃圾分類的真正受益者。企業通過從前端布設智能回收機再到后期資源化利用形成了全鏈條的運行模式,而居民則通過設在身邊的智能回收機,既可以隨時隨地方便投放可回收物,也可以在獲取收益的同時激發垃圾分類熱情。
“隨時”投“方便”投
市北區延安路街道延安一路社區的居民陳開花和她的鄰居們,“迷上”了向剛剛布設的“愛回收·愛分類”智能回收機投放可回收物。
手機微信掃碼之后,回收機倉門自動開啟,陳開花把自己攜帶的鞋子、舊衣物和牛奶盒等可回收物投進去,智能系統自動稱出重量,同時積分發放到個人賬戶。對于這種回收模式,陳開花十分滿意:“這個機器全天都可以投遞,各種類的可回收物可以放在一起投,自動稱重也很方便。”
在更早布設“愛回收·愛分類”智能回收機的李滄區虎山花苑,居民們通過投放可回收物獲得積分,很多人一年可以兌換300多塊錢,最多的達到上千元。“早晨上班路上、晚上遛彎途中都可以隨時隨地投放。”居民陳保先說,除了將家中的舊衣服、鞋子和塑料袋、塑料瓶等可回收物隨時進行清理投放外,他還和家人一起將公司里被隨手丟棄的可回收物帶回小區進行投放,不知不覺養成了自覺分類的好習慣。
因為隨時可以投放可回收物,不僅居民家中變干凈了,延安一路社區的樓道也因此煥然一新。“自從社區配備了智能回收機,大家參與回收的積極性就高了起來。只要手機一掃,就可快速‘變廢為寶’,這種便民惠民的回收方式大大提升了社區居民參與廢舊物資清理回收活動的熱情。”市北區延安路街道延安一路社區書記兼主任張英英說。
由于延安一路社區所有小區都是開放式小區,沒有物業管理,因此不少居民將家中的廢舊物資堆在樓道和院子里。而智能回收機的設立,讓不少居民開始自發清理亂堆亂放的廢舊物品,他們將家中的舊塑料瓶、廢紙板、舊衣服等全部都投放進了智能回收機內,社區院前屋后、樓道內的環境得到了全面整治。
“低值產品”也回收
根據“愛回收·愛分類”發布的2024年度報告,截至去年底,“愛回收·愛分類”在青島市累計運營2526臺智能回收機,累計注冊用戶突破113萬名,年回收量達42570噸,相當于減碳7.6萬噸。其中,紙類占比最高,達到48%,織物占比30%,塑料占比15%,金屬占比5%,其他類別占比2%。
這其中,織物和塑料的回收合計比例高達45%,而這恰恰是傳統的廢品收購站和個人回收者不愿意回收的“低值產品”。
據“愛回收·愛分類”青島城市負責人王憲忠介紹,為了方便居民投遞,在回收環節無需居民對可回收物進行細分類。同時,通過“互聯網+回收”的創新模式,提供數字化、智能化的可回收物回收服務。居民可通過社區內的智能回收機掃碼進行投遞,智能回收機具備自動稱重功能,根據投遞的回收物重量給予用戶相應積分,用戶后續可通過微信進行積分提現。“在青島,我們所有可回收物統一回收價格為每公斤0.7元,投遞滿10元就能提現到微信零錢。”
李滄區在青島最早推廣使用“愛回收·愛分類”智能回收機,目前區內街道實現了智能回收機全覆蓋,全區日平均投放次數達3萬余次。除了給居民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和環境效益,經濟收益和社會效益也顯而易見。據李滄區城市建設管理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從前端回收,到中端收運、分揀,再到末端利用處置,全鏈條的回收網絡推動可回收物應收盡收,大大降低了源頭生活垃圾的產量,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而且大大減少了收運、處理低值可回收物產生的費用。通過可回收物的回收利用,李滄區可減量10%的生活垃圾,每年可節省運輸處置費及環境補償費約557萬元。
“兩網融合”變廢為寶
在居民小區設置智能回收機,只是青島構建可回收體系的第一步,要確保整個回收服務運轉規范、有序,還必須建立全鏈條收集、運輸、分揀、利用體系,實現閉環運行。
居民投遞的可回收物被運到位于城陽區的分揀中心后,將被進一步分揀為塑料、紙類、金屬類、織物類、玻璃等5個大品類以及大品類下的80多個細分品類。這些可回收物被壓縮打包后,當天或隔天直送下游的再生紙廠、塑料廠、玻璃廠、化纖廠等再生資源加工利用企業,快速周轉,最終“變廢為寶”。
據市城市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垃圾分類回收與再生資源回收原本屬于兩套回收系統,“兩網融合”就是要讓這兩個體系發揮各自優勢,從源頭投放、收運系統、處置末端三個環節統籌規劃設計,實現投放站點的整合統一、作業隊伍的整編、設施場地的共享等,使得不同類型垃圾得到循環、再生利用和合理處置處理,資源利用效率達到最大化。
推進“兩網融合”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居民、企業、村社、鎮街及有關部門等各方力量協同配合,廣泛調動各類主體參與的積極性,匯聚合作力量,提高回收服務質量。業內專家表示,龍頭企業可通過連鎖經營、特許加盟等方式,整合中小企業和個體經營戶,提高廢舊物資回收管理效率,擴大回收網絡覆蓋面。回收企業可與物業企業、環衛單位等建立長效合作機制,暢通回收利用渠道,形成規范有序的回收利用產業鏈條。(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賈臻)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秦璐]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