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春鲅魚上市,嘗鮮正當時
四月底的青島,在沙子口漁港,清晨五點的碼頭已是一片繁忙,漁船滿載著銀光閃爍的鲅魚歸港,魚販們吆喝著“頭茬春鲅到港”,空氣中彌漫著海洋的饋贈與人間煙火交織的氣息。4月13日,第二十一屆沙子口鲅魚節開幕,這場為期近兩個月的“藍色狂歡”,讓“鲅魚經濟”熱度持續升溫——從漁港化作餐桌上的鲅魚水餃、熏鲅魚和紅燒鲅魚,這條承載著孝道文化的洄游魚,讓島城市民的春日生活更具煙火氣。
鲅魚熱銷,價格與往年持平
“鲅魚跳,丈人笑”,這句在青島口耳相傳百余年的俗語,承載著獨特的孝道密碼。每年谷雨前后的春鲅肉質最為肥美,承載著孝道文化的鲅魚也成為這期間青島市場上最為暢銷的魚類。
4月22日,記者在島城多家農貿市場走訪中發現,鲅魚占據了市場最顯眼的位置,而市民們也都在紛紛選購鲅魚。“每年這個季節就是吃鲅魚的時候,今天特別買了三條,一條留著自己家吃,一條送給岳父岳母,一條送給爸媽,大家一起享用這春天的美味。”在九江路一處農貿市場,市民孫先生介紹,今年的鲅魚價格范圍在每斤25至50元不等,相比來說今年價格與往年基本持平,尚在可接受范圍內。據了解,鲅魚的暢銷還帶動海蠣子、蛤蜊等其他海產品一起熱銷。
調查中,記者了解到,鲅魚不僅是在本地銷售火爆,通過直播、冷鏈,商戶們將新鮮上市的鲅魚賣往全國各地,打開了更廣闊的市場。在沙子口漁港經營三代的老漁民趙先生回憶,“二十年前鲅魚多是本地消化,如今網購和冷鏈物流讓‘孝心鲅魚’走向全國,今年兒子還托我給北京親家寄了真空包裝的鮮鲅魚禮盒,第二天就端上了親家的餐桌。”
鲅魚宴成各酒店主打菜品
本地鲅魚大量上市,也給各大酒店增添了美味食材。在劈柴院的老巷深處,72歲的孫姓老人正用祖傳石臼捶打鲅魚糜。“過去甜曬鲅魚能存整年,現在年輕人愛吃魚丸,我就改良了酸湯配方。”老人說。期間,鐵鍋里的魚丸隨沸騰的湯汁翻滾,混著嶗山香菇的鮮香漫出窗外。這道承載三代人記憶的家常菜,恰是青島鲅魚烹飪技藝演變的縮影。
“鲅魚之味,在于‘化平凡為神奇’。”閩江路某私房菜主廚張振華手持雙刀,將魚肉剁成細膩的肉泥。在他手下,膠東傳統鲅魚做法煥發新生:嶗山家常燒以古法釀造的特級醬油喚醒深海之鮮,八帶燉用現捕章魚與老豆腐激蕩出層次分明的海洋交響,回鍋蒸技法讓魚肉在三次溫度變化中呈現果凍般質感,而那道鎮店之寶“鲅魚獅子頭”,更將淮揚刀工與膠東漁家智慧完美融合——魚肉與五花肉以黃金比例混合,嵌入清脆馬蹄丁,在清雞湯中舒展如云。
青島餐飲業近年來不斷推陳出新,將鲅魚宴席融入到各地酒店:金茂灣的青島本幫菜家的鲅魚鍋貼,深受消費者喜愛。沙子口漁家宴的“鲅魚丸子”鮮亮又筋道,“炭烤鮮鲅魚”等新式菜品,吸引年輕食客。位于華嚴路上的圣地雅閣酒店楊經理說:“我們酒店就趁著這個鲅魚季推出了鲅魚一魚兩吃的菜品——鲅魚頭燒蒜薹,鲅魚尾白灼,現在成了進店顧客每桌必點的一道菜。”
一條鲅魚“游”出產業新賽道
華燈初上,嶗山腳下的東麥窯村迎來了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刻。漁家樂“海之味”院內,北京游客陳先生一家正體驗“鲅魚宴制作之旅”:孩子們學著將魚肉擠成丸子,父母在土灶前煎制甜曬魚,最后圍坐在百年海草房里享用勞動成果。“這比單純吃海鮮更有溫度”,陳先生在朋友圈曬出的九宮格照片,半小時收獲上百點贊。
4月13日,第二十一屆沙子口鲅魚節開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化體驗和消費促進活動,讓市民游客走進嶗山沙子口,嘗漁家美食、住特色民宿、品濃厚文化,感受沙子口山海旅游小鎮的獨特魅力。據介紹,近年來沙子口鲅魚節已從單一銷售活動升級為“文化+產業+旅游”的綜合性節慶IP。據“微嶗山”發布,2025年,節慶期間沙子口街道通過“好作品、好時光、好味道、好樂趣”四大板塊系列活動進行推介,原創IP形象“小伍”則通過視頻,現場發布了三條特色線路。將鲅魚禮俗與現代文旅深度融合,一條鲅魚激活了當地藍色經濟的發展。
另外,鲅魚產業的繁榮,離不開產業鏈的延伸。過去,鲅魚以鮮食為主,如今通過深加工,衍生出凍鲅魚水餃、罐頭、熏魚、甜曬魚等產品。采訪中,青島貢海食品有限公司手工海鮮水餃的銷售經理劉女士說:“我們家的海鮮水餃去年年產值是8000萬元左右,出口額在2000萬元左右,外國人特別喜歡我們的手工海鮮水餃,今年的出口量還在增加,而且鲅魚水餃特別暢銷,這是我們青島的特色。”
[來源:半島新聞客戶端 編輯:李源菁]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