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爭鮮 紅島蛤蜊每日出貨15萬斤
春潮涌動,海味正鮮。清明節后,青島海鮮市場迎來春季捕撈的黃金期。在嶗山南姜碼頭,漁民忙碌分揀著剛上岸的立蝦、蝦虎和小雜魚,碼頭市場一派火熱景象。在沙子口國家中心漁港,吊車將各類鮮魚吊上岸,分裝稱重后,即刻裝車送往農貿海鮮市場。在紅島,隨著海蠣子漸入尾聲,蛤蜊和赤貝迎來了上市高峰期。再過幾日,本地鲅魚將會涌入市場,占據各類海鮮“春日限定”中的絕對C位。
四五月的蛤蜊最肥美
8日凌晨4時,城陽區紅島街道東大洋社區正令碼頭燈火通明,蛤蜊清洗機正以每小時清洗1萬斤蛤蜊的速度運行。前一日晚上10時許,漁民出海收蛤蜊,一條船一次能收1.5萬斤。4日清晨,漁船返回碼頭開始清洗,上午批發商將蛤蜊運至農貿批發市場,市民中午就能吃到當天的新鮮蛤蜊。正令碼頭負責人王元介紹,蛤蜊為灘涂養殖,出船收蛤蜊要趁著漲潮,水沒過灘涂時方便下網。正令碼頭這套蛤蜊清洗機是近兩年才購置的,王元說:“用機器清洗效率高,人工清洗5個人用4個小時才能洗出1萬斤。”今天早晨,這里要出貨近5萬斤蛤蜊,供應青島市場。
王元介紹,“海蠣子的習性是水越冷越肥,春季漸暖,紅島海蠣子進入尾聲,四五月份蛤蜊是一年中最肥、最鮮的時候,正好填補了海蠣子的市場空缺。膠州灣的蛤蜊可以供應至今年10月,但進入夏季,蛤蜊開始下籽,便不肥美了。”記者了解到,膠州灣目前蛤蜊養殖面積約兩萬畝,日均出貨量達15萬斤,批發價約5元一斤。
灘涂養蛤蜊有了“管家”
在正令碼頭附近,漁民正忙著將捕撈的海貨挑揀分類,主要是八帶和海螺,還有少量的蝦虎、海星和立蝦。當下時節,八帶滿籽正是最鮮美時節,能賣到一斤20元,海螺一斤20元,蝦虎一斤能賣到70元。一趟下來大約能掙三四百元。王元表示,漁民是蛤蜊灘涂的“管家”,王元的蛤蜊灘涂有1000多畝,配了6位“管家”。他們負責管理灘涂、出灘看護,隨工人一起出海告知灘涂位置。出海時,會順道捕撈海螺、八帶等海貨。
海星是灘涂養殖貝類的天敵,但海星也有一定的經濟價值,大個頭的海星一斤7元。春季海水溫度升高,最近在灘涂養殖密度較大的地方,一船能捕撈近千斤海星。目前紅島灘涂主要養殖有蛤蜊、海蠣子和赤貝。蛤蜊養殖面積最大,赤貝是近些年才興起的,因其種苗和成品個頭翻番率大,經濟價值最高。赤貝日產量較往年有很大提升,目前每天出貨六七萬斤,可一直持續到9月。
隨著蛤蜊的收獲,播種蛤蜊苗也要同步進行。王元說:“蛤蜊一般生長周期為一年,如果養到兩年,蛤蜊皮變厚,肉也不鮮嫩了。一般收完蛤蜊就撒苗,這樣不耽誤第二年的收成。”
海貨上岸直達市民餐桌
8日上午9時,一輛鐵皮漁船返回沙子口國家中心漁港,帶回近7萬斤海貨。這些海貨分為兩類,一類是活的七星鰻、光魚和馬蛸,一類是冰鮮的牙片魚、百家魚、鼓眼魚和舌頭魚等。船老大許先生介紹,開春以來他已經出海6次,捕撈的主要是近海經濟魚類。這其中以七星鰻經濟價值最高,個頭較大的能賣到35元一斤,小個頭的也能賣到20元一斤。在幾箱七星鰻中,多數個頭在1斤左右,“魚王”則重達10斤,十分喜人。記者看到,這船海貨中馬蛸數量很大,一斤30元左右。
一筐筐冰鮮魚整齊放在收貨商的貨車旁,稱完重后直接上車。許先生介紹,沙子口國家中心漁港日均上岸海鮮達10萬斤,當日即被批發商拉走,運往農貿批發市場,豐富市民餐桌,還有部分產品則會出口。
許先生的漁船為大型鐵皮船,馬力較大,漁船駛過朝連島后,再向南行駛兩三個小時,根據探魚器信號下網捕撈魚群。“除了七星鰻這類經濟價值較高的魚,還會捕獲較為便宜的魚,比如紅頭魚、光魚、沙丁魚等。今年魚的數量較往年有所減少,但價格與往年持平。”許先生說,鲅魚季已經到了,目前氣溫較去年低,水溫也低,大流鲅魚還沒來。
本地春鲅魚已在路上
目前城陽水產批發市場的鲅魚以浙江、江蘇鲅魚為主,有的攤位一天能賣1000多斤。從水產市場總體行情來看,鲅魚旺季要在谷雨以后,本地鲅魚大量上市后,會進一步激發市民購買需求。常年從事水產批發的李明表示,目前城陽水產批發市場有少部分來自韓國海域的“釣鉤鲅魚”,品質和青島本地鲅魚差不多。目前南方鲅魚約25元一斤,“韓國釣鉤”鲅魚要貴幾塊錢。
沙子口一位海鮮商販告訴記者,目前市面鲅魚有南方鲅魚,有韓國海域的鲅魚,也有本地鲅魚。他拿出一條10斤重的大鲅魚,指著魚身說:“本地鲅魚較好分辨,在魚身上有一條非常明顯的綠線。這兩天本地鲅魚價格略降,今天28元一斤。預計下周,本地鲅魚就多起來了。”
常年從事鲅魚批發生意的董先生表示,“鲅魚作為暖溫性近海魚類,每年都會有漁汛,從秋季到冬季,鲅魚一路向南到東海尋餌。隨著天氣轉暖,鲅魚又會向北洄游,到海水溫度適宜的黃海和渤海產卵。去年此時,市場上已經有本地鲅魚了。而今年捕撈鲅魚的漁船都停靠在石島,會隨著漁汛駛向青島。”
青島晚報/觀海新聞/掌上青島記者 陳小川 攝影報道
[來源:青島晚報 編輯:王熠冉]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