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浪底水利樞紐調水調沙:17天排沙1億噸 守護黃河安瀾
6月23日上午,小浪底水利樞紐加大下泄流量,今年黃河調水調沙正式啟動。預計本次調水調沙將持續到7月9日左右,排沙量將達到1億噸。
總臺央視記者 田琪永:我現在是在小浪底水利樞紐調水調沙的現場,在我身后的三個排沙洞的閘門已經打開,正以2600立方米每秒的下泄流量進行排水,今年黃河調水調沙總共預計17天左右,總排沙量將達到1億噸。
黃河年均輸沙量高達16億噸
黃河調水調沙究竟怎么調?如何實現黃河水沙關系的科學調控?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年均輸沙量高達16億噸。大量泥沙在黃河下游淤積,形成地上懸河,極易決口改道。要想破解懸河難題,就必須增水減沙,調水調沙,即利用水庫調節庫容,通過科學調度,人為制造洪峰,讓水流沖刷下游河道,將淤積的泥沙輸送入海,是世界上獨有的通過大規模人工調控水沙關系來治理多沙河流的系統工程。具體來說,從調水調沙開始,結合騰庫迎汛的要求,分為兩個階段。
水利部小浪底水利樞紐管理中心水量調度處處長 李鵬:一個階段就是23日開始小浪底大流量清水下泄,這個階段目的主要就是沖刷黃河下游河道,維持下游河道過流能力。等到7月中旬的時候,就是小浪底水庫水位降低到大概是在217米的時候,我們上游三門峽、萬家寨兩個工程,聯合調度水流到達小浪底壩前,沖刷小浪底水庫。
2002年以來下游河道主河槽平均降低3.1米
20多年來,黃河調水調沙成果顯著。截至目前,小浪底水利樞紐已完成29次調水調沙。根據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的長期監測,通過調水調沙,黃河下游河床有了明顯下降,自2002年開展調水調沙以來,黃河累計輸沙入海35億噸,下游河道主河槽平均降低3.1米,過流能力從不足1800立方米每秒增大到約5000立方米每秒,大大提高了河道行洪輸沙能力。
[來源:央視網 編輯:王榮]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