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嶗山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大型綜合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到基層,實現從“基礎診療”到“精準篩查”的跨越式升級
胃腸鏡檢查,“家門口”可做
胃腸鏡檢查是胃癌、食管癌、結直腸癌等消化系統疾病篩查的主流和必要手段。在過去,受胃腸鏡檢查設備缺乏、優質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等因素限制,很多基層醫療機構都難以常規開展此項業務,胃腸鏡檢查只能到大型綜合醫院去做。這不僅給居民們帶來諸多不便,更讓許多消化道疾病無法被及時發現和治療。
借助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的合作契機,嶗山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通過“服務下沉+技術賦能”雙輪驅動,引入先進的胃腸鏡系統及配套設備,讓更多嶗山區居民在“家門口”實現便捷、高效的無痛胃腸鏡檢查的同時,推動嶗山區基層醫療實現從“基礎診療”到“精準篩查”的跨越式升級。
“家門口”的診療
“之前因為怕疼、怕麻煩,一直都不敢到醫院做胃腸鏡檢查,咨詢家庭醫生得知,中心就可以做無痛胃腸鏡檢查,便聽從建議過來試一試,沒想到還真是早早去除了隱患。”2024年底,市民張女士來到嶗山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醫生深入交流后,當即預約了該中心的胃腸鏡檢查服務。經檢查,張女士胃黏膜有一處病變,經病理診斷為高級別上皮內瘤變,也就是胃癌前病變,及時轉入上級醫院治療后,避免了癌變后胃大部切除所帶來的痛苦與經濟損失,且極大改善了后期生活質量。
據悉,在嶗山區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的精準幫扶下,嶗山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不僅引入了先進的胃腸鏡系統及配套設備,還積極提升自身的技術能力,創新推出“導師制+云會診”培養模式——
每周六“手把手教學”,邀請三甲醫院專家現場演示標準化操作流程,讓中心醫護人員能夠近距離學習和實踐。每周開展基層云課堂,請專家實時分享最新技術和疑難病例,推出教學門診、云端會診等服務。這種模式不僅提高了診斷的準確性,也為中心醫護人員提供了學習和成長的機會。同時,三甲醫院的專家團隊還定期“下沉”至嶗山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中心醫師組成聯合診療團隊,從檢查前的專業評估、檢查中的規范操作,到檢查后的精準診斷,全方位提升基層技術能力。
“未來,中心醫護團隊將獨立開診,進一步滿足轄區居民需求。”據嶗山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徐偉介紹,如今的嶗山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不僅具備了常規檢查能力,更可開展常規胃腸鏡檢查及早癌精查、息肉門診切除等診療項目。
為方便居民就診,嶗山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推出了“胃腸鏡檢查全流程”家醫簽約服務包,居民可通過家庭醫生預約檢查,檢查后還有營養及治療跟蹤。“這樣真方便,我們不用刻意請假,不耽誤工作,從檢查前的貼心指導,到檢查后的健康建議,每一步都很周到。”周末陪家人做腸鏡檢查的于先生表示,這種對時間和效率的優化,充分考慮到居民實際需求,在嶗山區就醫越來越便捷了。
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胃腸鏡檢查只是嶗山區推動醫療衛生資源提質擴容,將大型綜合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至基層醫療機構的一個縮影。
據統計,自開展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以來,嶗山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持續引進優質醫療資源,目前已實現胃腸鏡、保膝、肺結節、疼痛、老年醫學等領域近30名上級專家常態化坐診,將三甲醫院的診療服務“下沉”到社區一線。中心的特色專科建設更是讓基層醫療服務實現了從“看得了病”到“看得好病”的轉變。今年4月,由青大附院保膝中心病區副主任王天瑞主理,嶗山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外科醫師劉陽配合開設的“保膝門診”特色專科,一個多月已累計接診患者近70人次;中心開設的PICC護理專科門診,讓置管患者可定期定時到中心護理門診,由專科護士維護換藥,無需再到大型綜合醫院排隊奔波。
在嶗山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這種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帶來的變化清晰可見:中心新增的數字化影像設備與三甲系統互聯,患者在中心拍的CT實時上傳到醫療集團的影像系統中,由上級影像專家讀片診斷;綠色通道上轉的病人無需排隊等待,就醫時間至少縮短了一個星期……“我們已經可以承接術后換藥、拆線、輔助檢查等12項延伸服務。”劉陽說。
伴隨更多優質資源“下沉”,嶗山區居民正逐步實現“小病在社區、大病到醫院、康復回社區”的美好愿景。“以胃腸鏡中心為起點,我們正持續提升域內貼近群眾的多元化基本醫療服務能力。”徐偉表示,嶗山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將主動融入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通過家庭醫生簽約履約服務聯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鏈接基層特色專科創設等“組合拳”,讓越來越多居民在“家門口”收獲穩穩的“醫”靠。
(衣 濤 朱曉靖)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秦璐]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