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歲的李先生(化名)被確診為肝癌一年有余,隨著病情進展,上腹不適并黃疸來到青島市海慈中醫醫療集團尋求救治。腫瘤無情地侵犯肝門、壓迫膽總管,引發梗阻性黃疸。一時間,患者全身皮膚和鞏膜黃染,劇烈的瘙癢感如影隨形,肝功能也持續惡化,這讓患者和家人仿佛墜入了絕望的深淵。梗阻性黃疸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還會加速肝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關鍵時刻,青島市海慈中醫醫療集團介入醫學科肖軍、侯立泳專家團隊挺身而出,憑借精湛醫術和創新方案,分兩期手術成功扭轉危局,為患者的生命續航帶來新希望。
接診患者后,介入醫學科專家團隊完善檢查,迅速對患者的病情進行了評估,影像檢查提示肝總管因長期梗阻顯著擴張,同時膽紅素指標飆升至正常水平的十余倍,隨時可能引發嚴重的膽道感染和肝功能衰竭。面對這一棘手病情,介入醫學科團隊根據患者身體條件制定了“兩步走”的個體化治療方案。
第一期手術:PTCD 引流,疏通生命 “河道”
第一期手術,專家團隊采用經皮肝穿刺膽管引流術(PTCD),先為患者引流減壓。手術開始,在DSA的精準引導下,成功穿刺擴張的肝內膽管。這一步驟必須精準無誤,稍有偏差就可能損傷周圍重要組織。成功穿刺后,團隊熟練地置入引流管,這根引流管就像為堵塞的河道開辟的新泄洪通道。隨著手術完成,淤積的膽汁順著引流管順利引出體外。神奇的是,術后僅 24 小時,患者的黃疸癥狀便開始緩解,原本蠟黃的皮膚漸漸恢復色澤,肝功能指標也開始趨于穩定,這為后續治療贏得了寶貴時間。
科普小課堂:PTCD 手術是什么?
PTCD 手術即經皮肝穿刺膽管引流術,是在影像設備引導下,經皮膚穿刺進入擴張的肝內膽管,建立體外膽汁引流通道的技術。它就像給 “水漫金山”的膽道系統安裝了一個“臨時排水泵”。適用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膽道梗阻,尤其是無法手術切除的惡性腫瘤導致的梗阻性黃疸。
通過及時引出淤積膽汁,能快速降低膽紅素水平,緩解黃疸癥狀,減輕肝臟負擔,改善患者全身狀況,為后續治療創造條件。
第二期手術:膽道支架置入,架起生命 “橋梁”
經過兩周精心調養,患者的身體狀況達到二期手術標準。第二期手術的關鍵——膽道支架置入術正式開展。專家團隊再次憑借豐富經驗和高超技術,將支架精準放置在被腫瘤壓迫位置變異的膽總管狹窄部位。這個金屬支架如同堅固的橋梁,穩穩支撐起狹窄的膽管,重建膽汁流出道。術后復查顯示,支架位置良好,膽汁引流通暢無阻,李先生的膽紅素水平基本恢復正常,困擾他許久的黃疸癥狀徹底消失,生活質量得到極大改善。
科普小課堂:膽道支架置入術有何奧秘?
膽道支架置入術是將金屬或塑料支架植入膽道狹窄部位,恢復膽汁正常流通的治療方法。它就像在膽道的 “交通擁堵路段” 修建了高架橋,讓膽汁能夠順利通行。該手術適用于惡性腫瘤壓迫、侵犯膽管,以及膽管良性狹窄等病癥。支架置入后,膽汁可通過支架直接流入腸道,實現生理性引流,相比外引流,能減少膽汁丟失,維持機體消化功能,顯著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
專家介紹,兩期介入手術均采用局部麻醉,創傷小、恢復快。術后患者黃疸完全消退,肝功能指標趨于正常,食欲和體力明顯改善,這一成功案例體現了介入醫學在腫瘤并發癥治療中的獨特價值。對于肝癌合并梗阻性黃疸的患者,介入治療具有微創、安全、高效、并發癥少等顯著優勢,PTCD 引流與膽道支架置入術的聯合應用,為這類患者提供了一套完整且高效的治療方案,以最小創傷解決關鍵問題,為患者爭取更多治療機會和生活尊嚴。
文/范曉平 李均雁 顧青青
[來源:信網-商訊 編輯:秦璐]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