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瘧疾這個“沉默殺手”,該如何反殺?青島市疾控中心發布提醒→
2025年4月26日是第18個“全國瘧疾日”,今年的宣傳主題為“嚴防輸入再傳播,鞏固消除瘧疾成果”。近日,市疾控中心就瘧疾的相關問題為市民答疑解惑。
瘧疾作為一種古老的寄生蟲病,曾給我們帶來了嚴重的危害,我國幾代瘧防人員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奮斗,2021年6月30日正式獲得世衛組織消除瘧疾認證,成功將這一“沉默”殺手從本土抹除。很多人覺得瘧疾已經離生活很遙遠了,可是在6000公里外的非洲,這種古老疾病至今仍在肆虐,根據WHO發布的《2024年世界瘧疾報告》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有83個國家和地區存在瘧疾流行,報告瘧疾病例2.63億,死亡約59.7萬例。
2025年3月的非洲,一名兒童因蚊蟲叮咬后,反復高燒以致昏迷,醫生通過血液檢查發現,兇手竟是一種“沉默”殺手——瘧原蟲。
為什么人類與瘧疾經過上千年的“糾纏”仍舊不能徹底消滅他們呢?市疾控中心專家石李梅介紹這個“殺手”的作案過程,瘧原蟲通過搭乘按蚊的“無人機投遞系統”進入人體肝臟,在肝臟內經過不斷發育、繁殖直至成熟,從肝細胞外出時遇到了血液中的“紅細胞小姐”,瘧原蟲憑借可以隨意變換的體型吸引了單純的“紅細胞小姐”,靠著精致的偽裝進入紅細胞后,瘧原蟲聲稱可以幫其進行“房屋裝飾”,偷偷將紅細胞變成了“繁殖工廠”,不斷掠奪紅細胞的養分,并瘋狂進行自我復制(48-72小時爆發式增殖),不堪重負的紅細胞最終破裂,釋放毒素引發高熱、寒戰。瘧原蟲從紅細胞溢出后重新選擇新的紅細胞再次“作案”,瘧原蟲不斷地在紅細胞中作案,人體就會出現周期性發冷、發熱、出汗熱退的癥狀。瘧原蟲感染早期起病隱秘,易與感冒混淆,如果不及時治療,就可能危及生命。
了解了殺手的作案過程,那么在前往非洲、東南亞、南亞等瘧疾流行區前,大家就要考慮如何進行反殺。市民出境前應了解目的地國家的瘧疾流行狀況,學習瘧疾防治知識,可向青島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咨詢。(電話:80887797,地址:市南區福州南路85號)市民應正確認識瘧疾,瘧疾是可以反復感染的,不要因為得過瘧疾,再次感染時癥狀不重,就自行服藥,瘧疾延誤治療,可能會危及生命。
市民在瘧疾流行區,外出時要穿好長衣長褲,裸露部位涂蚊蟲驅避劑,防止蚊蟲叮咬;夜晚睡覺要記得使用蚊香和蚊帳等防蚊措施。
此外,市民在生活中要釜底抽薪,端掉蚊子“老巢”。首先要定期清理花盆托盤、水生植物容器、廢舊輪胎等積水容器;填平洼地、坑洼,避免雨水積存;妥善處理廢棄容器,如罐頭盒、破缸等,防止積水,并清除垃圾和雜物,保持環境整潔,減少蚊蟲棲息地。
俗話說: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如果不小心被蚊蟲叮咬感染了瘧原蟲,不要慌,正確使用絕招:“快準狠”,就能精準反殺??欤驮\“快”,出現發冷、發熱、出汗熱退等瘧疾癥狀,要及時就醫,早發現,早治療。
準,找“準”治療醫院:在境外感染瘧疾,可以到當地醫院接受治療;自瘧疾流行地區回國人員,入境后2年內出現發熱、腹瀉等癥狀時,應及時到瘧疾定點醫院就診,并告知醫生瘧疾流行地區或國家旅居史。
狠,治療要“狠”全面:對確診的瘧疾病例,按照我國WS/T 485-2016《抗瘧藥使用規范》給予早期、足量、全程治療。對上一年報告的間日瘧和卵形瘧病例,要做好休止期根治,控制復發。(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黃飛)
[來源:觀海新聞 編輯:秦璐]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