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海量財經丨網友稱注冊還唄APP后被電話騷擾半年
海報新聞記者 趙恩 吳軍林 報道
近日,網友嵐嵐(化名)向海報新聞記者反映,自己在分期服務平臺還唄APP注冊了賬號,此后的半年左右時間里,持續受到騷擾電話困擾。
嵐嵐說,去年她出于好奇下載了還唄APP并用自己的手機號注冊賬號,隨后又將其注銷。沒想到幾天后,她開始頻繁收到騷擾電話,該情況一直持續了半年左右。
嵐嵐告訴記者,對方自稱還唄工作人員,使用的是私人手機號,“各種電話問我要不要借款,短信也有,就是引誘我借錢。我沒借過一分錢,就被打了這么多電話,借了錢的豈不被煩死?”
近期有媒體報道稱,有還唄APP用戶因借款逾期收到侮辱短信轟炸,其借款時預留的聯系人也受到騷擾。還唄客服對上述短信予以否認,而當事人則認為,即使短信不是平臺所發,平臺也存在泄露信息的嫌疑。
瑋瑋(化名)曾在網上求助稱,明明沒使用過還唄平臺,卻在去年6月收到了內容以“還唄”開頭的短信,其中提到某當事人“涉嫌故意拖欠,材料已歸檔轉交戶籍轄區法院受理,現通知本人應訴”,而該當事人的姓名是瑋瑋的高中同學。
7月8日,瑋瑋告訴記者,自己和這名同學已經三四年沒有聯系過,不知道為什么會收到這些短信,最開始她懷疑是詐騙,后來她得知,該同學的一些共同好友都收到了類似短信。
“我問過這位同學,他說不需要管。”瑋瑋說,這個情況她一直沒有處理,直到現在,她還時不時會收到類似的消息。發短信的平臺不只還唄,還有其他平臺,她也分不清是不是官方發的。
值得注意的是,數禾科技官網明確寫道:“還唄官方人員不會通過個人短信、個人微信等方式聯系用戶。”
記者以投訴者身份撥打還唄官網公布的投訴熱線,工作人員稱,如果借款人預留了聯系人信息,則聯系人可能會收到提醒電話和短信。被騷擾本人可以打電話給平臺,平臺會進行核實,看是否能為其申請屏蔽電話和短信。關于催收電話或短信,工作人員回應稱:“還唄是合法合規平臺。”
記者在黑貓投訴平臺看到,還唄APP累計投訴量達2.6萬條,投訴內容多提及泄露個人信息、暴力催收、威脅恐嚇、騷擾親友等信息。
有網友在黑貓投訴平臺反映稱,還款逾期后,沒有收到過官方電話,卻收到平臺利用私人號碼進行的恐嚇,其家屬也收到群發的催收短信。而還唄APP則回復稱:“根據雙方合同約定,在逾期情況下,用戶授權債權方可以通過注冊時填寫的緊急聯系人核實信息與轉告,該情況并不違反合同約定。”
另據消費保平臺顯示,還唄近30天被投訴問題總數共有354條,其中投訴內容占比最高的是“暴力催收”,為24.29%;投訴其“隱私泄露”的內容占比為20.62%;還有15.82%的投訴稱該平臺“服務態度差”。
官網資料顯示,還唄APP是一款基于消費多場景的分期服務平臺,于2016年2月正式進入市場。通過與持牌金融機構合作,為大眾提供個人消費信貸服務,并為小微企業主提供貸款資金支持。截至2024年6月,還唄累計激活用戶1.5億,為2000萬用戶提供合理信貸服務。
還唄的母公司是上海數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數禾科技”),該公司成立于2015年8月,是分眾傳媒投資的金融科技企業。據分眾傳媒年報,2024年,數禾科技實現營業收入96.81億元,同比增長28.72%;實現凈利潤9.42億元,同比增長21.80%。
今年3月,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布國家標準《互聯網金融 個人網絡消費信貸 貸后催收風控指引》,此為我國首個聚焦貸后催收業務的國家級規范。
該指引明確,金融機構和第三方催收機構應只向債務人催收,不應向聯系人催收。向擔保人等連帶責任人催收應以國家法律、法規、規定和協議約定為限。符合特定情形的,催收人員可與聯系人聯系,而聯系人明確拒絕催收人員的請求或要求催收人員不得再聯系的,催收人員不應再與其聯系。
該指引明確,催收人員只可向聯系人詢問債務人聯系方式或請其代為轉告債務人與金融機構聯系,不應透露債務人的逾期欠款金額,欠款時間等欠款信息。當聯系人明確表示愿意為債務人償還欠款時,可視情況提供還款所需必要信息。
此外,通過發送短信、語音、5G消息等方式開展催收作業的,應符合電信行業相關規范。雙方已事先約定催收時間的,催收作業從其約定。雙方未約定催收時間的,催收作業不應在每日22:00至次日8:00進行。
[來源:海報新聞 編輯:趙曉珊]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