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兩倉”疊加,每年可為企業節省2000余萬元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劉蘭星 通訊員 王葉菁 魏軍英
近日,中國石化青島石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3.2萬噸國產低硫燃料油直接輸入青島港鑫油品有限公司的“兩倉”功能疊加專用儲罐,通過從出口監管倉庫到保稅倉庫賬冊流轉的便捷方式,完成由國產油到保稅油的屬性變化,成為供應國際航行船舶的燃料油。
以往,供船用保稅燃料油主要以自境外進入保稅倉庫存儲的燃料油為主。隨著2020年國際航行船舶加注國產燃料油出口退稅政策的施行,國產燃料油在供船油品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上升。“之前,供船用國產燃料油生產完成,需先進入出口監管倉庫儲罐后再倒入保稅倉庫儲罐,才能開展保稅船供油,不僅影響罐容利用率、增加經營成本,還有一定的安全風險。”青島港鑫油品有限公司公用型保稅倉庫業務經理葛德福說,如今,在海關“兩倉”功能疊加政策的加持下,這一難題迎刃而解。
為有效破解國產燃料油轉罐作業問題,青島海關所屬黃島海關在確保風險可控、規范運作和嚴密監管的基礎上,允許符合資質的企業試點開展“兩倉”功能疊加。“兩倉”功能疊加,即油品儲罐同時具備保稅倉庫和出口監管倉庫“雙重功能”,國產船供燃料油無須進行實際倒罐作業,僅通過清單申報即可實現賬冊間結轉,完成從出口監管倉庫轉入保稅倉庫的屬性轉換,進而直接開展國際航行船舶供船業務。在該模式下,作業流程由傳統的“兩進兩出”簡化為“一進一出”,大幅降低了供船企業經營成本,提高了國產燃料油的出庫供船效率。
“公司共有3個5萬立方米的儲罐開展‘兩倉’功能疊加業務,據估算,每年能為使用油罐的供船企業節省相關費用2000余萬元,實實在在為企業減負。”葛德福說。
山東港口青島港集裝箱吞吐量和貨物吞吐量均居世界前列,國際航行船舶靠泊頻繁。為推動區域供油行業發展,黃島海關先行先試,為符合相關要求的企業實施“定制化”服務,助推“兩倉”功能疊加政策全面推行。
目前,青島地區兩家供油企業在山東地區形成以青島港為中心的資源儲備基地,輻射日照、煙臺、連云港等周邊港口開展保稅油加注業務,過去3年供油總量達700萬噸以上。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趙曉珊]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