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市扶貧辦了解到,市科技局出臺科技扶貧實施方案,計劃組織動員1000名以上科技特派員下基層,開展科技服務和創業式扶貧;圍繞薄弱鎮、貧困 (薄弱)村支柱產業、生態農業,轉化推廣500項以上先進適用技術成果,形成“一鎮一業”“一鄉一品”發展格局;在薄弱鎮、貧困(薄弱)村建設100個 “星創天地”,有條件的鎮、村至少建設1個科技園區。
方案規定,我市將從智力、創業、技術三方面進行扶貧。
智力扶貧
引導和支持科技人員與建檔立卡貧困戶結成利益共同體,創辦、領辦、協辦企業和農民合作社,開展創業式扶貧服務。加強對薄弱鎮、貧困(薄弱)村返鄉農民工、本土科技人員、大學生村官、鄉土人才、科技示范戶等培訓,使之成為依靠科技實現脫貧致富的帶頭人。
創業扶貧
深入推進科技特派員制度,帶動人才、技術、管理、信息以及資本等現代生產要素向薄弱鎮、貧困 (薄弱)村逆向流動。分類指導、分級組織、分步實施,探索“自主建設、投資多元、功能綜合”模式,指導支持薄弱鎮、貧困(薄弱)村建設一批“星創天地”、科技園區,發揮星火科技12396、農技110、專家大院、科技特派員服務站等作用,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站式、開放性綜合服務平臺,引進和孵化一批科技型企業,推進新型農業社會化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加強光伏產業技術研發和示范應用,推動光伏扶貧。鼓勵支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農業科技園區、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與薄弱鎮、貧困(薄弱)村對接,推進基地、人才、技術、資本、項目、信息等科技創新要素聚集。
技術扶貧
實施 “互聯網+鄉村旅游+智慧農業”等技術示范項目,加快薄弱鎮、貧困(薄弱)村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搭建特色產業開發電商技術支撐平臺,聯結 “小產品與大市場”。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立專家大院、農村產業技術服務中心等各類科技服務機構。探索薄弱鎮、貧困(薄弱)村高起點的現代農業經營模式,建設一批產業特色鮮明、帶動農民增收的科技園區 (基地)。探索企業帶動技術脫貧模式,把吸納貧困戶作為重要內容,扶持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職業農民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引導農戶與龍頭企業、合作社等建立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支持鄉村旅游、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農村電子商務、農村養老服務、農村文化創意等農村新興業態發展。
[編輯:云彩]大家愛看